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ww.wangbawang.com/走进淖尔图湖(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曾经见过的湖,大大小小的,多得实在数不清了。但真正让笔者感到有些诧异的,要数淖尔图湖了。说它远,距离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实际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说它近,即便到了门口,你也无法走近它身边。这是因为湖的四周全是茫茫无垠的连片沙丘,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沙海里。假如没有向导带领、徒步穿越4、5公里左右的沙漠,你是断然见不到它的真实面目。
沙梁狂想(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沙海呼唤(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沙梁狂想(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生命绝唱(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安然觅食(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静默驴群(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淖尔图湖是贺兰山下、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的一个蒙古族人家的夏季牧场。面积不算大,大致几十平方公里的样子。奇怪的是,它竟然像一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黄色的沙漠里。中间是清冽的湖水及芦苇;周围是或蓄着水或干涸了的大小不一的草甸,大的也不超过一米;草甸的边上则是绿绿的牧草,间或一丛丛、一簇簇怒放着蓝色、白色花儿的马兰花;草地的旁边长着稀稀拉拉的灌木,唯独在湖的东岸长着一大片层层叠叠、夹在沙漠边缘的野生沙枣林。微风过处,沙枣花香足以让你的嗅觉顷刻间失灵。
昂然的骏马(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淖尔图湖的独特,缘于湖水的变幻。清晨,湖水青青,水鸟嬉戏;中午,湖水泛白,波光粼粼;夜晚,湖水则与晚霞共色,缤纷艳丽,令人遐想无限。这个湖的主人是一个骑着摩托车、穿着花格上衣的蒙古族妇女,只在远处看到过,并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草原上,除了偶尔看到一道道车辙外,这里全然是牛、马、驴、羊“们”的天下。它们围着碧波荡漾的湖水,悠闲地吃着草,撒着欢儿,不由让人感觉到逐草而居、悠然自得的惬意。也或者,它们最大的乐趣,是看到一些穿着稀奇古怪的人擅自闯入它们“领地”里,少见多怪地拿着一些机器咔嚓咔嚓的样子。
白色的马兰花(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怒放的马兰花(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湖四周的沙漠与沙山,也会随着阳光的变化,不停地“变脸”,活像川剧里的脸谱表演:一会儿轻,一会儿白,稍不注意就会被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吹得“天翻地覆”。沙漠上的风,似乎从来没有停歇过。细沙吹起的大大小小、宽窄不一的沙浪,酷像杂技演员在翻跟头,一不小心就会“翻滚”出去好远、好远……
湖边沙枣树(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入夜,灿烂星空下,帐篷里灯火盏盏。天上的星星,地上五颜六色的帐篷,一上一下,帐篷欲与星河的色彩媲美。实在比不过了,自惭形秽之下,人们才燃起了一堆篝火,手拉着手,围成一圈,没完没了地跳。那些青春已逝去的中年汉子们则开始推杯换盏、神吹胡聊的“故技”,直喝得舌头都捋不直了,走起路来也跌跌撞撞了,才循着沙枣林的枝枝叉叉找寻自家的帐篷。不一会,营地里便呼噜声大作,梦游大赛在一阵紧似一阵的“涛声”中打破着夜的宁静。
湖边沙枣树(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晨曦中,有人早已爬出帐篷追随沙漠里的那一缕晨光。站在一道道或明或暗、貌似狰狞无比的沙梁上,看着太阳冉冉升起的过程,耳边间或爆发出一、两声没有任何主题的呐喊。脑海里忽然窜出来“刷存在感”这个莫名其妙的词。这喊声不知是“刷”给谁听呢?
湖水精灵(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夕阳里的牛群(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悠哉羊群(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而此时此刻,毛驴们已经在湖边极其放肆地撒欢了。它们应当是湖边最早出现的动物,或集体觅食,或排着队静默“驴生”;紧接着出场的是马儿,一张张高傲的马脸,还是那放荡不羁的样子。白色的、枣红色的、栗色的、黑色的鬃毛在阳光的折射下发散出油亮的光茫;一群群洁白的羊儿,或“扶老携幼”,或勾肩搭背,忽然会浮云般现身在你的前后左右,从那专注觅食的表情上不难看出,压根儿就无视你的存在。至于最后出现的,才是夕阳里那些膀大腰圆、早已吃得肚儿滚圆的牛儿们,晃着个硕大的脑袋、左摇右晃、一副刻意挑剔的样子。只有那些未经大世面的小牛犊们,睁着大大的、凸出的好奇的眼睛,看着那些冲着它们“咔嚓”“咔嚓”个不停的人们。
舞姿剪影(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回味人生(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树林帐篷(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天,终于暗下来了。湖面上,偶尔传来几声水鸟清脆的鸣叫。沙枣叶子又舒展开了喉咙,瑟瑟地歌唱不停,直到把夜推到了人们的眼前。淖尔图湖的一天,这才很不情愿地结束了。
夜标(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营地篝火(央广网记者郭长江摄)
手机不通,无法勾连世界的淖尔图湖,带给人们的除了惬意,更是心底里那分无法说清的宁静。淖尔图,谁说你不是个神奇的湖呢?(央广网记者郭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