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文坛莫言在众多作家中是一个佼佼者毋庸置疑,特别是他的小说“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文学成被举世公认。然而在国内他的这部成名作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谩骂。较之前他发表的另一篇颇有争议的作品“丰乳肥臀”也许大家还有印象。
文学是人类通过对世界观察揣摩思考而最终落于笔端而形成的精神产品,跟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对人类精神世界有着深刻影响,我是看着莫言小说长大的那批人,对文学曾产生过美好的向往,但因才气不足终是美梦一场。
我是从读了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开始喜欢莫言作品的,被他作品中对山东高密独特感受和描写产生过浓厚的兴趣。随着作品《食草家族》、《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蛙》等作品的不断问世,奠定了莫言小说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特别是小说“蛙”获得第二十二届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的名气越来越大。
在没看到这部作品之前,我曾疑惑?为什么叫“蛙”呢?仔细看过书后才恍然大悟。作品中的万心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计划生育干部,她竟然是一个害怕青蛙的人。书中写道“一个有罪的人不能也没有权利去死,他必须活着,经受折磨,煎熬,像煎鱼一样翻来覆去地煎,像熬药一样咕嘟咕嘟地熬,用这样的方式来赎自己的罪,罪赎完了,才能一身轻松地去死。
小说以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深刻地描写了计划生育政策在高密艰难推行的过程。作品触碰了那一代人的痛处,作品以蝌蚪(我)的身份出现,通过讲述姑姑这个在农村从事计划生育作工作的人生经历,记录那个时代的史实。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
姑姑年轻时婚姻不顺,未婚夫叛逃,又有人诬陷她跟领导……本以为她会孤老一生,没想到晚年却嫁给了一个捏泥人的民间艺人郝大手,通过郝大手捏出了被她扼杀在出生母腹前的多胎儿,每天在这些泥娃娃面前烧香求得宽恕!
姑姑万心的晚年生活十分痛苦,灵魂不得安慰,她把一切都归于对自己的惩罚。蛙的价值观不同于中国传统价值体系,正如他在文章最后的点睛之笔:“他人有罪,我亦有罪”这个主题上,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西方的“人性恶”价值观。
而对于蝌蚪这个文人卑微形象刻画更是入木三分,被一个小无赖追着打,自己却无能为力,狼狈不堪……
然而,这部作品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因获奖而引起轰动,反倒非议颇多,有人认为作品丑化了中国人,迎合了西方人审美价值观。对于这些争论我向来自知之明,保持沉默。由此我想到了莫言的另一篇作品“丰乳肥臀”这部作品从上个世纪40年代写起,故事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抗日战争时期,从一心想要有个儿子传递香火的上官鲁氏这个苦命农村妇女写起。
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让中国陷入了深深苦难,国家为了打仗已经孱弱极贫,农民们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日本人的残暴,他们每到一处都会经历一番腥风血雨,使人们饱受涂炭和颠沛流离。
尽管这样,但深植在农民意识里的传统生育观念顽强而卓绝,当时,母亲上官鲁氏有七个女儿,还有自己的婆婆,一家九口人都需要养活。二女儿又把好友家的小儿子司马粮带回了家求母亲照顾,大女儿又把土匪的小儿子沙枣花领家里,上官家十一张嘴,干巴巴的等着吃饭。
养活一家子人的重担就落在了想弟、盼弟和念弟身上了。
年,被日本鬼子大扫荡把一家人逼上绝路,绝望中的母亲在萝卜汤里下了毒药,想把一家子人毒死。可孩子们的哭声,求生的本能让她心软了。几个大一点的孩子为了活下去,到野地里挖野菜、捞鱼、甚至啃树皮。
实在活不下去了,上官鲁氏卖掉三个女儿。而自己又因高烧陷入绝境,为了给母亲凑钱治病,四姑娘把自己以卖给了妓院……
二十年过去,上官家的所有女儿中,只剩下了把自己卖给妓院的四姑娘、没卖走的五姐、被卖走的七姐。仿佛其他人本就不该活着。
七姑娘被俄罗斯人买走后,在闹饥荒吃多了豆饼而撑死了。五姑娘参加了革命事业,最后却自杀身亡。命运悲惨的四姑娘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半老徐娘。她抱着琵琶坐在小船上,为了挣钱养活一家人,她曾睡过一万个男人,最后全身溃烂……
莫言说过,自己写的是一部“神圣庄严的作品”,透过上官想弟的遭遇我们看到,确实没有比“丰乳肥臀”四字更适合的书名了,因为这四个字代表的是一种勃发的生命力,是对女性的最好赞美。
而对于“蛙”这部作品,写的不是一个时代的故事,但笔调和他的其作品一样沉重、灰暗、深刻、甚至有些血腥。莫言笔下妇女形象始终停留在生育、繁衍这个生命的主题上,带有一种天然的苦难、沉重、晦涩、阴郁的气息。有些人不喜欢他的作品,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但这丝毫不影响莫言作品的魅力和对生命本源的拷问。在此特意向大家推荐莫言的《丰乳肥臀》,《蛙》这两本书,恳请大家不要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两部作品,更不应该在连书都没看的情况下,人云亦云,说三道四,岂不是显得我们太草率?点击商品卡链接有正品无删减版《丰乳肥臀》,感兴趣的可以点开选购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