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大戏作者蔡春生甘肃武威 [复制链接]

1#

看大戏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小时候我们唱着童谣,盼望着过年。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寒冷,窗户上结了厚厚一层冰。我们哈出一块玻璃,看着外面的世界。下雪了,大地白茫茫一片。盼望着,盼望着,年越来越近了。过年了,才有新衣服穿,才能吃上香喷喷的油果。更让我们高兴的是,看大戏。

那时候,村上韩家庄有一个大戏台。每年过年,都要请秦剧团来唱上几天几夜的大戏。我印象中还记得那几出戏名,《秦香莲》,《周仁回府》,《王宝钏》,《狸猫换太子》,《辕门斩子》,《火焰驹》……激烈的伴奏过后,大喇叭里传来那高亢激昂,沧桑凄凉的声音,直击人的心灵,直到今天,那声音仿佛穿越时空,仍然留在记忆深处。

生旦净末丑,唱尽人间悲凉。那个时候,我根本听不懂唱的啥,只记得那戏台上演员们夸张慷慨激昂的表情。站在高高的土堆上,我看见那些大人们那虔诚的表情,我知道戏里一定叙述着人间的沧桑。有一次,我无意中从后台看见换装后的演员,怎么也不相信那就是刚刚台上的员外小姐。

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娱乐节目,只有过年时,才能看上大戏。那是一件隆重的兴奋的大事。腊月二十几,一看见人们忙着搭戏台,就奔走相告,要唱大戏了。高高的树丫杈上架着两个大喇叭,开戏前,放上《梁秋燕》,还有郭兰英的《南泥湾》,一派欢乐喜庆的气氛。方圆几里,人们扶老携幼,倾巢出动,来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盛会。

戏台下面都是卖吃食的,卖面皮子凉面的……,人们一边听戏,一边切上五毛钱的面皮子,吆喝着熟人也来吃。还有卖瓜子的,卖沙枣的,卖糖葫芦的……那沙枣用糖水泡过,再蒸出来又大又红,糖葫芦在冬日的阳光下红艳艳的,摸摸口袋,只好使劲咽唾沫。

戏台不远处,在俩棵树中间,搭了一个秋千。毛头小伙子有的是力气,秋千荡得跟横梁一样高了,引起一阵又一阵的尖叫声。旁边观看的姑娘们啧啧叫好,小伙子愈发兴致高了,可能是为了引起意中人的注意吧。

一出戏唱完就到下午两点多了。村长派两个人抬一个大箩筐,挨家挨户收馒头,还有一家子炒一个菜,到戏台的后台,演员们吃饱喝足,准备晚上再演。

晚上唱戏,人少一点。我们也深一脚浅一脚跟着大人们凑热闹。后来也演过皮影戏。演员们在幕后操纵着皮影,呀呀呀唱个不停。那惟妙惟肖的表演令人叫绝。

记忆中的大戏越来越远,人间喜剧才刚刚开始。

配图源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