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左宗棠的狠辣铁腕反腐败二品大员,踩到红 [复制链接]

1#
哪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左宗棠的狠辣:

谁敢欺负百姓,我就砍谁的头!

三军阵前,欺压百姓的总兵,被就地正法

年夏秋之际,左宗棠经过六年的努力,总算是进了兰州城,坐在了陕甘总督衙门的大堂上。他这位陕甘总督,总算是实名相符了。

左宗棠是一个传奇人物,为晚清四大名臣,一生经手的白银达两亿两之巨。而左宗棠却廉洁奉公,勤勉办事,对腐败毫不留情。左宗棠去世后,仅留下了一院住房,一年工资而已。而同期的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家产则高达四千万两白银之多。

那么,身居高位的左宗棠,是如何廉洁奉公反腐倡廉的?

1.不忘初心,立身高远

左宗棠二十三岁时,在自己柳屋前,写下这样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为养家糊口,课徒谋生达20年。用左宗棠的话来说:“非束脩无以得食”。

而左宗棠的成就,则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他是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经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经营西北,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他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达到那个时代文人为官的顶峰。同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更为耀眼的是:左宗棠收复的国土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

左宗棠的成功并非偶然,除了他与众不同的读书方法外,他的做事原则也非常重要。

他曾经这样说:"士君子立身行己,出而任事,但求无愧此心,不负所学。名之传不传,声称之美不美,何足计较。‘吁嗟没世名,寂寞身后事’。古人盖见及矣。尔母在日曾言:我不喜华士,日后恐无人作佳传。我笑答云:自有我在,求在我,不求之人也。"(见《左文襄公家书》下卷三十六页)

在湖南时,左宗棠敢于以布衣之身,执掌一省文案,留下“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名;而身居闽浙总督后,敢于在万分艰难的情况下,经略西北;做出了抬棺西进收复大片国土的壮举。他所做的这一切,能凭借的,也只有内心深处:“无愧此心,不负所学”这八个字了。

左宗棠的“无愧此心,不负所学”,就是不忘初心的意思,做人做事,不能忘了自己初心,要问心无愧。此话,可谓是,不忘初心,立身高远,目标远大。

2.教育官员为官之道:一不要钱,二要能干实事

左宗棠不仅自己恪守本心,更是时刻告诫陕甘各地的官员:做官不要钱是本分。

光绪五年,左公在《凉州府刘守思询禀到任裁革陋规及征收畜税等银由》的批文,就颇有意蕴,不同于其他公文的批示。

此扎为时任凉州知府的刘思询,向陕甘总督左宗棠汇报他就任凉州知府后,采取的一些惠民措施。刘思询是晚清名臣刘长佑之子。

刘长佑(年—年),字子默,号荫渠(一作印渠),湖南新宁人,清末湘军名将。和江忠源一起,率楚勇,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任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直隶总督等职。年,在同太平军在江西太平墟的作战中,刘长佑所部遭受重创,刘本人也身受重伤。当时,年仅19岁的刘思询,率人带着补充物资,连夜到前线,支援刘长佑。可见,刘思询胆识非同一般。

左宗棠经营西北时,刘思询任凉州知府。当时,凉州虽然残破,但也是甘肃有数的大郡。对于凉州的治理,左宗棠自然非常重视。刘思询到凉州后,采取了大量措施恢复民生。他不仅自身清廉,更是破除衙门中的许多陋规。

据记载:左宗棠督甘期间,令凉州知府刘思询广种树木,在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榆树和沙枣树,统称为“道柳”。年,左宗棠回京路过河西,见“道旁所植榆柳,业已成林,自嘉峪关至省(兰州),除碱地沙碛外,拱把之树,接续不断”。

《凉州府刘守思询禀到任裁革陋规及征收畜税等银由》扎中,左文襄公的批示如下:

官评以操守为重。属吏馈赠、官价派买与衙门一切陋规不准收受,例禁甚严。晚近以来仕风不正,道府取之州县,州县取之民间,上下交征,吏事遂不可问。该守权篆巨郡,莅任之始即将一切陋规概行裁革,具见清白传家,志趣不苟,深为嘉悦!做官不要钱,是本分事;但能不要钱,不能为地方兴利除弊,讲求长治久安之道,于国计民生终鲜裨补,则亦不足贵。所望于该守者,固犹有进也。然非操守清严,画定界限,大本不立,其见诸事为之末者,又安足道哉!自应先将本任内出入实数通盘合算,按月划清,令界限内常有赢余,庶自受篆日起至交卸日止,毫无亏累,乃能进退绰然。

看这份批扎,左宗棠说了三重意思:先说官评以操守为重,要拒绝属吏馈赠、官价派买等一切陋规不准收受。再强调,刘思询清白传家,志趣不苟。再次强调做官不要钱,是本分事。但更要能做事,为地方兴利除弊,讲求长治久安之道。官员的操守是本,其他诸事是末者,最后讲为官的一些技巧。

短短字的批文,涉及方方面面,讲人生,讲处事,讲为官之道,有鼓励,有提点,有安慰,尽显左文襄公一代名臣风采。

3.铁腕反腐,军前正法总兵

左宗棠反腐败,不仅教育为先,更有铁腕在后。他的反腐败手段,真是非同一般。经营西北时,遇到了一件贪赃枉法之事。左宗棠使出铁腕,杀一儆百,震慑了人心。

按照左宗棠经营西北的方略,筹粮是第一要务。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意思。为保证粮食供应,他派出人,带着银两,四处购买粮食。同时,对流离失所的老百姓进行救济,主要是为老百姓施粥,以解决他们的当务之急。

可就有一个人顶风作案,结果被左宗棠在军前就地正法。这人名叫周东兴,是一个记名提督。左文襄公奏折中称:周东兴为提督衔甘肃委用总兵。提督在当时是高级官员。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为武职官名,为一省的最高武官,官阶从一品,称得上封疆大吏。起初,清廷在全国设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可见,提督其官职的显赫。

晚清战乱中,官衔虽然不值钱,但提督衔的总兵,也不是一般的官员。同时,在战乱年代,升到这样职务,军功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要算一个比较能干的,有军功的要员。要不左宗棠也不可能,将周东兴委派去,采购军粮,同时办理赈灾事务。

当时,西北各地战乱不断,许多地方民不聊生,老百姓流离失所,可谓是饥寒交迫。可是,这位周总兵,丝毫不顾老百姓的困难。他到地方上,打听到一些有粮食的人家,按照市场价的半价,购买粮食。乱世粮食贵如金,全价还是照顾了面子,半价怎么能成?

于是,周总兵就说,既然不出售粮食,那就把我粮款全额退回。嘿,这法子,有多损。给老百姓半价,你这里退回要的全价。这位周总兵,还为他的法子起名“赔头钱”。不知道,他这赔头是个啥意思。

这下老百姓忍无可忍,就告到左宗棠那里。左宗棠一听,这还了得。查!果然,这一查,不得了。

这位周东兴总兵,果然能力“不凡”。从同治八年十一月初十到同治九年正月初七,短短数月,干了不少“事情”。一是,借着采办军粮,创立赔头钱名目,用少发多收,贵出贱收,盘剥百姓,搜刮贪污万两以上;二是,虚报粮价,将购买九百石粮食,涨价报销。三是,在赈灾粮款上做文章,报销中说,赈灾用的米面,而在实际中,则用豆面、小米,粥则是稀粥。从清雍正年开始,国家对赈灾施粥,就有严格标准,即筷子不倒,毛巾不漏。就是说,赈灾施粥必须是稠粥,稀粥肯定不行。四是,腐化堕落,在当地县城娶一小妾,还包养了一个娼妇。

左宗棠听了,这还了得。当即奏请朝廷,建议将其军前正法,很快朝廷就奉旨照准。

左宗棠办事严密,行刑前,周东兴只是被关在狱中,丝毫不知情。在行刑当天,他还从监狱溜出来和亲朋故旧,聊天喝酒。

接到朝廷照准的圣旨后,左宗棠立刻安排行刑。左宗棠他摆出钦差大臣、陕甘总督的全套仪仗,军中更是一片肃杀。左宗棠命周东兴跪在一边,听圣旨。听完,这位周总兵可吓坏了。怎么来真格的了。他哭着喊着,声称要去新疆效力赎罪,抱着柱子不走。

此时,刑场外面,人山人海,数千名老百姓云集,而各路军官、护卫、士卒都在观看,刑场四周站满了人。周总兵,一会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要找人托付后事,还给监斩官喋喋不休说个不停,也不知道他说的啥。

监斩官催促再三,他才望阙谢恩。然后,壮士大刀一挥,身首分离。人们,这时才明白,这就是“赔头”啊!

左宗棠不仅铁腕反腐,更是严查施政效率。他在酒泉动员民众植树,为保护树木,曾立下木牌:“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这才保证了左公柳的绿化效果。

4.寒素之家,家风高古

晚清是混乱的时代,既涌现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有世界眼光的仁人志士,也产生了无数的贪官污吏。

在晚清重臣中,李鸿章的遗产达四千万两。其中北洋系统中的盛宣怀,其家产也达两千万两,郭松林约有四百万两,董福祥约百万两,宋庆五十万两……

左宗棠留下的遗产大约是白银两万五千两,房屋9处。在左宗棠的九处房屋中:有两处是墓地,一处两百亩的田地,是他没有出仕前所购置的。而他最大一座宅子在长沙司马桥第宅一所,这是他没有出仕前,骆秉章、胡林翼所购赠,值五百两,后改造所费二千余两……

一代名臣,遗产仅此而已。

左宗棠家族,虽是寒素之家,但耕读传家,世代读书,家风高古,家教甚严。左宗棠是见过大钱,经手过大钱的。在平定太平天国,经营西北中,他经手的军饷钱款,达两亿两白银。他身居高位,总督级别大员,国家重臣,一年合法收入有两三万两,仅仅一年的养廉银,就有两万两。实际上,左宗棠留下的遗产,白银不抵他一年的收入。

他的夫人周诒瑞字筠心,是湘潭人,出自大家族。周夫人和左宗棠同岁,虽富室千金,但能安于贫寒,尽力操持家业,教育子女,对左宗棠帮助甚大。即便后来为总督夫人,依旧安居乡里,勤俭自持。

左宗棠曾说,左家世代寒素。他骤致大名,已经是到顶了"美已尽矣"。必须要低调做人,培养元气,延长福气。

左宗棠家族多贫寒,兄弟姐妹亲戚多指望他周济。他三女儿,家里极度困难,已经“典尽押绝”,无以为生,他寄了两银子帮衬。湖南水灾,受灾民众多,为帮助乡亲,他捐出一年养廉银万两助赈。给家人的信中,左宗棠再三强调,要低调。他“区区之,为德于乡亦何足云?有道及此者,谨谢之。”不要宣扬,千万不能作为提出额外条件的要求。

同治八年,他身处西北,战乱不断。这一年,他没有给家里寄过钱,也不知道家里光景如何。但他还是再三强调,给他兄长要送去两百两银子,以供过年。

左宗棠自身勤俭,严格要求家人低调处事,对公益事业却毫不吝啬。光绪二年(年)左宗棠动员人力物力,对兰州的外城进行了彻底大修。清理城壕,修补了城墙。

他还为兰州捐建了一座城门。这就是兰州的袖川门。袖川门的城楼,高大雄伟,城楼高四层,第三层建重檐。兰州人称“外郭城门”为“稍门",故俗称“西稍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的功绩,将这座城门改名为宗棠门。

左宗棠在甘肃留下反腐败故事,见证了他经营西北的艰难,见证了他“无愧此心,不负所学”的远大志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