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麻雀 [复制链接]

1#
看见麻雀说麻雀凤鸣闲聊中有人说:现在的麻雀多了,不管是乡村的田间地头,还是城市的广场公园,到处都有麻雀,而且是它们还不怕人,就在人的脚尖处寻食吃呢。听着人们对麻雀的议论,我也想起了几件关于麻雀的事儿。这麻雀,它应该是人类的好朋友,麻雀也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它常栖息于人们点和田间地头附近。它们白天出去四出觅食,最远的活动范围能够达到在几公里以内。它们在地面活动时双又很“懒”,用双脚跳跃前进.由于翅短圆,且不耐远飞。鸣声喧噪很大。麻雀主要以谷物为食。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掠食谷物。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老家的生产种植品种很单调,除了小麦青稞,再就是糜谷了,当然也很少的小杂粮。每到糜谷成熟的时候,就会有大群的糜谷来寻食,糜谷,也是它们最喜欢的食物了。每当到这个时候,生产队打麻雀护庄稼,就成了大事情了。当然了,打麻雀也不是打死它们,重点是忙惊吓它们。记得那时候大人们常常用芨芨草拧成一个长长的鞭子,在糜谷地块的周边惊吓麻雀。人们用手拿起“鞭子”绕过头使劲的一甩,再倒打出去,只听得啪的一声响,麻雀飞起一群仓惶急飞,然后又落到另一块地上寻食。忽然那块地上的人们,又是鞭子一甩啪的一声,麻雀又急忙飞走,另找新的寻食点。就这样,麻雀也和人们打起了“游击”了。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我的老家的麻雀栖息的地方,多以墙洞为主。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伙伴们吃也常常“爬墙上瓦”掏麻雀。小伙伴中我的胆子小,不敢上墙掏麻雀,也不敢用手抓麻雀,也只能给伙伴们打个下手,比如抱个土块垒起来当“凳子”,或者是在下面“保护”上墙的人。有时在掏麻雀的时候,大麻雀跑了抓不到,就把小麻雀或者是麻雀蛋连窝一同捣了;有的时候大麻雀跑了,看起来这小的也快到出窝的时候了,就抓下来喂着玩,玩着玩着吧,它们也就没气了,这就又成了猫咪的美食了。如果是抓到了几个大的麻雀,那它可就倒霉了,有的时候会烧着吃,小的时候感觉这样玩起挺好的,现在再想起这事,感觉就是太有些残酷无情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有一种对付麻雀的办法就是:由于麻雀它不怎么怕人,老在院子里寻食吃,你说它这也有些不“讲理”吧,我们都“没食吃”,你倒是来院子里找食吃,就得想法子对付它们了。工具就是一根绳子,越细越好,一个筛子一截大终三十公分吧。准备好这些工具,就开始行动了:在太阳光线好的时候,把绳子的一头栓在木棍上,把筛子反扣,再用木棍支起筛子的边沿,然后把绳子拉直,另一头抓在隐蔽处的人手中。然后再在筛子内的地上撒上点糜谷以作为诱饵,待麻雀进去寻食时,负责拉绳子的人,快稳中的拉绳子,木棍被拉倒了,麻雀也就扣住了。至于怎么处理它们,那就看伙伴们的心情了,可能也是一顿很好的美餐了吧。其实吧,这种捉麻雀的办法,也不是我们小伙伴们发明的,也都是跟着大人们学的呢。其实吧,麻雀属于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杂草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除繁殖、育雏阶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欢群居的鸟类。秋季时易形成数百只乃至数千只的大群,而在冬季它们则多结成十几只或几十只一起活动的小群。这种小生灵非常聪明机警,有较强的记忆力,这和其它许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麻雀会对救助过它的人表现出一种亲近,而且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当有入侵鸟类时它们会表现得非常团结,直至将入侵者赶走为止。麻雀在育雏时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勇敢。麻雀形不惊人、貌不压人、声不迷人,加上和我们太熟悉了,反而使我们对它们了解得并不多。实事求是地讲,在以谷物为主要作物的粮食生产区域,麻雀的确能从人们那儿抢走很多的粮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说它们是害鸟也不为过,也不是冤枉它们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麻雀对有害昆虫的控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事实上在麻雀多的地区,害虫的数量明显要少于其它地区,这方面它们又对农业生产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它们应该就是人类的好朋友了。当它们需要获得食物时,我们应当对这些大自然的生灵适当地慷慨一些。可惜的是由于过去我们在生态认识上的不全面,曾对它们进行过大规模的围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明的遗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时候,由于麻雀的寻食而糟蹋庄稼,而被列入黑名单,也就是“四害”之一。据老年人讲:当时*府动员全国城乡居民,在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内,掏窝、捕打以及敲锣、打鼓、放鞭炮,轰赶得它们既无处藏身,又得不到喘息的机会,最后累得坠地而死。一年以后,各地陆续发现园林植物出现虫灾,有些还是毁灭性的。后来就也给麻雀“平反正名”了,它们不属于四害之一了。然而对这些生命造成真正威胁的,不是我们曾经那样做过的,而是大规模地使用农药的原因。我小的时候,就见过麻雀大量死亡的惨不忍睹的状况。我记得那时候,家乡的沙枣树非常多,这些沙枣树也就成了麻雀的栖息地,或者是白天活动的地方。那时候的麻雀非常非常的多,有的时候大群的麻雀飞起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那是再合适不过了。那是在上世纪的一九七四年夏天吧,反正夏场打碾完的时候,还没开始放印堆扬场呢。忽然有一天老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而且是连阴连下七天,渠道里地块上到处水汪汪的一片。有的生产队场上打的麦子,一部分又被水漂走了,有的人们哭着喊着伤心着,拿着灶篱进水捞粮食。没有被水冲走的粮食,也由于天气连阴下雨,等到天晴的时候,好多的粮食生了芽子。记得那一年的生活,吃了好久的芽面,就是没吃过一顿好的面条。就是这一年的夏天,由于天气连阴下雨七天,大量的麻雀由于寻不到食,肚中无食,不能保持正常的体温,又被雨水浇淋了几天几夜,麻雀们几乎是“全*没”,墙角处屋沿下和大树底下,到处都是死了的麻雀,一片片的一堆堆的,真的是惨不忍睹啊。也就是那年开始,家乡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麻雀的身影了。到了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环境的改善,麻雀又渐渐的多了起来,但却是没有了过去的规模了。到了九十年代吧,人们又开始大面积的开荒打井种地,好多的树木被砍伐,麻雀又渐渐的稀少了。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进入新时代,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与好转,大量的成群的麻雀又多了起来,不论是在城市的公园广场,或者是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大群的飞翔,遍地是麻雀寻食,有的时候大群的麻雀聚满树木的枝头,或者是在公园广场悠闲的散步,是那样的叽叽喳喳的聊个不停,又是那样的悠闲自在。而且是距离与人们是那么的近,也是那么的不怕人。本来嘛,麻雀它本就不希望自己被限制在一个小小的生活圈,它渴望的是自由,它渴望的是整个蓝天,它希望无忧无虑的在天空下飞翔,那怕就是饿死困死,它也不愿意蹲在人类自以为舒服的地方。麻雀有着这样渴望自由的精神,还真的是值得人类的佩服呢。麻雀对人类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这是由麻雀的生物属性决定的,也正像我们人类,其实也是依赖着每一种动物和植物的存在一样,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此,麻雀是所有鸟类中最有理由对人类俯首贴耳,听凭差谴的。当诸多不以人类的种植物为食、本不需要人类的任何关照,便可使的种族旺盛的鸟类,都心甘情愿做了人类的奴隶时,麻雀的服输完全可以获得宽容和理解,但是,麻雀却仍然在以死相抗,宁死不屈。其实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人类与自然多少年来共同追求的梦想,也只有我们的生态环境真正的改善了,只有生存环境好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相互依托,才能真正的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只是说说而已,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但是我们只有努力,持之以恒的去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梦想就能够实现。其实吧,我们已经在努力奋斗的路上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