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别名酸柳、酸刺、黑刺、醋刺柳、沙枣、酸溜溜等,胡颓子科沙棘属野生植物。沙棘具有耐干旱、耐盐碱、耐贫瘠、生命力极强等特点。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沙棘具有抗疲劳、增强机体活力、抗癌等功效。
一、产地
沙棘属药食同源植物,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寒温带地区,我国主要产于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辽宁、青海、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在吉林省地区也有分布。
二、成分分析
1.营养成分沙棘营养丰富,其含糖量达64%,蛋白质10.3%,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和钙、钾、镁、铁等无机盐类,其中维生素含量较高,素有“维生素之王”和“维生素宝库”之美誉。鲜果中维生素C含量~mg/g,维生素E含量10~20mg/g,类胡萝卜素含量0.3~10mg/g。此外,沙棘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体含量见表1。2.功效成分
沙棘含有挥发油、*酮类、有机酸类、糖类等多种功效成分。
挥发油
研究表明,沙棘的挥发油成分共鉴定出46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酯类、醇类及脂肪族化合物等。其中,乙-7-十六酸含量最多(40.72%)。
*酮类
研究表明,沙棘中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异鼠李素、马奈素、槲皮素、杨梅素及这四种苷元构成的苷类化合物。
有机酸类
沙棘中存在琥珀酸、L-苹果酸、D-苹果酸、儿茶酸、马来酸和富马酸等有机酸,其酚酸类主要以苷类和酯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以水杨酸为主,占总酚酸含量的55%~74.3%。
糖类
沙棘中的糖主要为葡萄糖、果糖、蔗糖,还有少量核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及甘露糖,经研究测得沙棘中含总糖40%-45.36%,其中果糖与葡萄糖占80%。
三、功能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吕志琴研究发现,给大鼠灌胃50%沙棘原汁2mL/d连续两周,可使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升高,明显提高抗体生成数,对血清蛋白IgG也有直接增强作用。
2.保护肝脏
沙棘多糖显著地抑制了肝衰竭小鼠血清ALT(谷丙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DA(丙二醛)活性,血清和肝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证明沙棘多糖能够减轻炎症反应造成的肝脏组织细胞的损伤。
3.抗氧化
沙棘对高脂血清损伤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保护作用,能降低高脂损伤平滑肌细胞内增高的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减轻高脂血清对细胞膜的损伤,保护并促进细胞的健康生长,证明其具有抗氧化作用。
此外,沙棘还对治疗肝炎、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返流性食管炎、过敏等均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学射,金敬红.沙棘的药用研究与开发[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34(6):68-72.
[2]龚志,周晓萍.沙棘的开发与使用价值探讨[J].*中医药,,29(2):78-80.
[3]冉贝贝,李卫东.沙棘果与沙棘叶化学成分及其差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44(9):-.
[4]吕志琴.沙棘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石河子大学,.
[5]张威.沙棘多糖对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供稿/李帅
审核/王莹
排版/姜珊珊
吉林省绿色食品工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