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开窗,一股久违而熟悉的香气扑鼻而来,放眼窗外,是宿舍外面一棵高大的沙枣树开花了,释放出浓郁的沙枣花香,凝视高大的沙枣树,享受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很多小时候关于沙枣的趣事儿。
沙枣是当时农村比较常见的树种,一般五月份开花,六月份开始结果,这种树果实生长周期比较长,到同年十月份才开始趋于成熟。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物质还相对比较匮乏,别说是小吃了,就连玩具都是“自制”的!所以哪个年月打沙枣就成了我们这代小朋友很热衷的事情了。每周五下午放学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不可耐的把书包腾空,约上村里同龄的孩子三五成群、欢呼雀跃、飞也似的奔向村东头的沙枣林。因为当时村东头是一片自然生长的比较集中的沙枣林,可选择的余地大。到达枣林后,先各自观察寻找自己心仪的沙枣树,选择枣儿个头大的;果实长得稠密的,然后各自爬上选好的沙枣树,上树后首先要一饱口福,而后才开始往书包里装。如果哪家家长有事儿找孩子,直接到沙枣树林,保准一找一个准。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整个下午就像一群猴子爬满了整个树林,还不忘叽叽喳喳谈笑风生。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才恋恋不舍的陆续从树上下来,聚在一起展示各自的战果,当然每个人的书包都是圆鼓鼓的,炫耀一番后相跟上嘻嘻哈哈打闹着,一路小跑满载而归。一书包沙枣至少够我们吃上一个星期,每天上学都不忘装上一裤兜,上课乘老师不注意还要偷偷吃上几颗,打沙枣在当时既是一种快乐同时也获得了唯一的“零食”。
沙枣树还具有耐旱、耐寒、含糖量高的特点,果实整个冬天都会挂在树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天。每年入冬前我们这群小伙伴都会不约而同的进行最后一次采摘,然后储存在一个大瓦罐中,这样一个冬天就不缺沙枣吃了!那个时候的沙枣都是野生纯绿色的食品,过年的时候老人们还会将沙枣捣碎包在年糕中,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沙枣是故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沙枣树陪伴我们这代人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懵懵懂懂的少年时期,如今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配套整理的进行,农村的沙枣树已经很少见了,但它始终是我们这代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津津乐道的故事。
图片来源:刘海宽摄影作品《家乡的树》
主办单位:
乌拉特后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wlthqw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