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月中旬,英吉沙的沙枣树会孕育出满枝条的花骨朵,然后陆续开出淡*色的花朵,这时你总会有意无意地闻到似有似无的淡淡花香。当满树的花骨朵全部开放时,那浓烈的花香沁人心脾,不用想就知道附近一定有一颗沙枣树。远望去,那金*色的沙枣树缀满金*色的花串,令人充满遐想——沙枣缀满枝头的季节,那该会给人带来怎样的震撼。
来英吉沙已经整整两载,在这里的一切就如沙枣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令我回味无穷。
先说这里的学生,他们质朴纯洁让我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每当我走进教室,他们送给我的是笑靥如花的脸庞。每当我讲到生动处,他们给我的是求知若渴的眼神。两年来,我不得不勤奋,是因为我怕不能解惑。他们每次归来带给我的是几颗红枣,一把巴旦木,亦或是青青的杏子。记得一个晚自习,一个女生说:“老师放学了你一定在宿舍门口等着我!”后来她拿着一个碗口大的红彤彤的苹果塞进我的手里,无比幸福地看着我:“老师,回家去吃。”简单地不能再简单的语言,依如沙枣花那淡淡的清香。
再说说我可爱的同事们,他们热情好客,勤学好问。第一年麦合皮热提坐在我的对面,她教语文不足三年。每天只要一下课,见到我,她总会打开她的语文书问个不停。从字音到字义,从教学内容到课件设计,从古代文学到现代文学……年轻漂亮的阿米娜老师,她追着我:“姐姐,快教教我这一课怎么讲?”初次的成功体验令她兴奋不已,拿着电话说个不停。今年,她又有幸参加了地区督导课。她再次追着我,“姐姐,晚自习别走了。”“姐姐,每个环节怎么过渡?”当教研员告诉我,她讲的课获得了地区教研员的好评时,幸福荡漾在我的心头,依如那沙枣树的浓浓花香。我被阿米娜的执著和勤奋感动了。
麦麦提明是我第一年到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时的级部主任,他工作勤勉。当我接过初三语文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时,看到课程表上密密麻麻的安排,着实被吓了一跳,一周32节课,还有两个早自习一个晚自习。“主任,能不能少安排点课?”“渠老师,我知道你是副高级教师,帮帮我们吧!”看着他期待的眼神,我难以拒绝。我是来干什么的?是援疆!不是来享受的!一学期过去了,孩子们喜欢我的课,我也喜欢给孩子们上课。那学期,两个班的孩子给我打的考核分是全校第一名。第二学期,麦主任组合了三个A班最好的学生。他喊我到办公室:“渠老师,帮帮我们,把这个重点班接过去。”看到他那双求助的眼睛,我怎忍拒绝。我接下了那个班,肩上扛起了重任!我是来干什么的?我是来援疆的,是来奉献的!有他们在,我时刻鞭策着自己。
最后说说那些来到边疆的青年教师。他们大学一毕业就满怀热情地投身到祖国的西南边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着。他们是那样的青涩,但他们虚心好学。一次议论文的公开课,何敏、孙姣姣、崔银霞等老师,她们“缠”上了我。“老师,你把议论文这一单元都讲完行吗?”“老师,你安排哪天听,我们就哪天来。”“老师……”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我们一起讨论,一起上课,一起评课。“老师,我终于明白怎样上议论文了。”“老师,我好像开窍了。”看到她们信心满满的样子,我依如看到了那满树的金*色的沙枣花。有他们在,我怎敢怠工。
今年的沙枣花开得格外艳丽。那浓烈的花香历时一个月之久,至今花犹在,香如故。我喜欢英吉沙的沙枣花,更喜欢那些扎根在这里的孩子和老师们。他们如那满树的沙枣花带给我震撼,带给我感动,带给我永远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我知道从我来到英吉沙的那一刻起,沙枣花便开在了我的心里,使我的内心永远充满了花香。(山东济宁邹城市援疆教师渠慧供稿)
主编:薛献刚责编:李新燕编辑:刘露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