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的军营回忆三部曲bull军事训
TUhjnbcbe - 2020/12/24 17:33:00
白癜风丸零售价格元         http://m.39.net/pf/a_4342726.html

55精神永流传!

4


  

续接前文:

我的*营回忆三部曲?*事训练篇(三)

年1月30日我们拉练刚回营房的第三天,连长李怀玉找我谈话,准备把你调出报话班,到电话排总机班去。李连长还拿我开玩笑说:“几个江苏兵你普通话讲的最好”。“那些北方兵普通话比我讲的还更好呢!”我嘴上不说,心里却是这样想的。那个年代,象我们这样的从校园入伍的学生兵思想是纯真的,“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没有任何推托,无条件服从连队安排。连长接着说,2月3日你到团集训队去报到。

那时候我与连首长除工作关系接触外,从无因私交接。在工作上连长指导员说什么就什么,从没有多余的话,真是“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理念根深蒂固。也从没有想到会提出什么除工作以外的个人要求,思想上抱着这样的一个理念:认为组织上都会替每一位战士们着想的,会因人制宜、量才适用,安排好战士们的一切,培养好每一位战士的;依靠部队,信任领导,相信组织是我们当战士的本份。我在部队真是老实听话,本份到家了,这也许是我们那个年代大多数士兵的性格、为人与思想理念。想想当时这种理念的形成,是我在入伍前多年受到正统教育的结果:我记得在年我在中学读书时,我们学校在安排*治教育课时,推荐我们每一个*治上要求进步的学生除了要学习好《毛泽东选集》四卷外,还要认真学习刘少奇的《论共产*员修养》,“做*的训服工具论”的教育根植于心,在组织面前不能有任何不适当表述的个人要求,领导说什么就什么。因此我入伍后,把“听*的话,相信组织,服从领导”很自然变成了指导自己行动的指南。

连长叫我到电话排,我尽管是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但我做到了“领导叫干啥,就干啥”。

讲到电话排,不能不讲当年的电话排长刘志诚,我也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电话排、了解了电话排。刘志诚,六五年兵,陕西汉中人;人长的精干,带兵很有一套。七十年代我们如若每天训练时,一早全连各班排都要先在连队的院子里站好队,由各排长在各自的队列前讲话,布置当天的训练任务。然后由各班长各自带开,到预定场所展开训练。

有一天我们报话班已布置好了各台的训练任务,我背负着老七一路经电话排门口,看到刘排长象往常一样站在列队好了的电话排三个班的战士面前,只见他“一、二、三”简明扼要、有条有序地讲完各班当天的训练任务,强调训练目的、要求与注意事项完毕后,末了他还面向全排战士提高了声调,问一句:“各班听清楚了没有?”,一个一个如同小老虎似的电话排战士们大声吼道:“听清楚了”,这时刘排长才从他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说了一声“各班带开”,随即跟随他的排,一路跟到了训练场地。训练场中央立了一根涂着沥青、黑油油的电话杆,几个战士围着电杆,挨个向上练攀登。我见到有几个71年刚入伍的新战士,攀了几次,都上不了电杆。

我印象较深刻的是薛宽娃爬电杆。薛宽娃是71年从陕西蓝田入伍的农村战士,个子高高的,好象有1米75的样子,身材较瘦,有点“窝腰“,象一根“麻杆“,似乎风一吹就会倒了似的。但薛宽娃皮肤挺白,平时说话也轻言细语,一口浓厚的陕西腔,对人讲话或见到人时总是面露笑意,似乎也有点象一个文弱书生,战友们也挺喜欢与他交往的。但薛宽娃在电话排*事训练成绩总是跟不上趟,尤其是攀爬电杆,训练老是过不了关。他一到训练场站在竖立场地中央浸透沥青黑呼呼的电杆前,就象斗鸡场里一只斗败了的公鸡垂头丧气,怎么爬也爬不上电杆,双手抱杆爬不几下,“刺溜”一下又从电杆上滑落了下来。薛宽娃训练起来倒不是一个怕吃苦的战士,但总是攀登爬不上电杆,爬不了几下他的屁股总是向下“赖”,身体上不去。刘排长多次跟他讲要领,教他如何协调手脚用力攀爬电杆,但薛宽娃总是用一付向下“赖”的大屁股来回报刘排长对他的训练指导,气得刘排长眼冒金星,抛起几脚狠狠踢了几下薛宽娃的屁股。踢了也没有,薛宽娃还是爬不上去。急的刘排长在一旁骂了一句“滚到一边去”,薛宽娃这才心有不甘地慢吞吞转过身离开电杆,憨憨”地立在一旁,嘴里还嘟囔地讲:“排长,我能行,让我再爬一次,我一定能爬上”。虽他的屁股被踢了几脚,但宽娃的脸依然有着几分憨笑。

此时刘排长大步向前走到电杆前,自己亲身示范起来。只见刘排长先是右手一把勾搭住电杆,紧接着左脚一抬、用力蹬住电杆,随即一个跃身,左手又紧抱杆,整一个身体已离开地面。随后看他又提起右脚紧蹬电杆,此时只见刘排左右开弓,身体一窜一窜,是那样轻盈,象一只猴子,三窜二窜,蹦上了杆顶……。刘排这个标准式的攀蹬电话杆的示范动作,一直储存在我的记忆里,牢牢地定格了五十年。俗话说“慈不撑兵”,刘志诚当年在我们连队电话排当排长时就是这样严格要求部队的。刘排长带出来的兵,个个都是特别能吃苦的战士,这在以后我们连队无论是野营拉练、*事演习上,还是部队营建里,电话排都是好样的。如果用当年“创四好连队”的标准来衡量,电话排完全可以称之为“四好排”。

“宽严相济”,这也是刘排长带兵的一个理念。在训练场上刘排长是“凶神”,挂在他嘴边的常有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在日常与战士相处,刘排长又是“慈母”,电话排的战士天天要摸爬滚打,衣服上纽扣经常会被电杆刮掉,我的老乡战友胡礼龙告诉我,刘排长帮他缝过好几次纽扣呢。排里的战士平日里都喜欢和他们的排长在一起。被刘排长在训练场上踢了几下屁股的薛宽娃,一从训练场上下来回到班排宿舍,顾不上自己的洗涮与休息,第一件事就是屁颠屁颠地给刘排长倒上一杯热气洋溢的浓茶送了过去……。

我就是这样开始了解了我们连的电话排,了解了我们的有线通信兵。

我带着对电话兵这样的认识,于年2月3日去“团战士骨干集训队”报到参加了集训,学习有线通信,时间一个月。我还记得是在集训队过的春节,这一年是农历闫年,二月份是廿九天,2月29日二月的最后一天集训队结业,照了一个集体合影,散伙。这个集训队实质上是预提班长的战士骨干培训班。除了少量的*治学习外,基本上都是学习本行业的*事技能。我们有线通信分队主要有进行收放电话线、查线路故障、攀登电杆、找点等项训练。

通信部队有句俗话:“累死累活电话兵”。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以前我在无线分队主要是用脑子,现在学有线就是用体力了。说实话在训练中我真是吃尽了苦头,尤其是攀登与收放线简直把我累的要死。攀登电话杆是用脚套,我还凑合能爬了上去;如果四肢攀登,我只能用四肢熊抱电杆向上窜了,洋相百出;收放线也是一个累活,收放线方法有两种:一种手持线拐,一种是身背线盘,一盘被复线长30米,重12公斤。不管是用那种方式收放线,都要快速奔跑,边跑边收放,手、脚、线三者要动作协调,30米跑下来,累的我喉咙冒烟。

“找点,取纸条”(即考核员将写有文字内容的纸条放在要求我们寻找的点上)是我们通信连公共训练课目,这对我没难度。不管你的纸条是放在哪里?是藏在古老的烽火台内,还是夹在古长城墙缝中,甚至坟场内,我们都能找到。

在这次集训中“排除线路故障”是我的強项。具体是讲:电话线在受到破坏,要求电话兵速度排除故障恢复线路畅通。我上学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好像叫《南海风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战斗中我*指挥所通向前沿阵地的有线通信中断,战斗命令无法下达。怎么办?首长派电话兵去查线。电话兵发现电话线被敌炮火炸断,电话兵用随身带的电线接上,但还差1米多因线长度不够始终无法连接上另一处断了的线头,怎么办?只见电话兵扒在地上用自已的一双手拉住两头的断线头,连接了电话线,让电流通过了自己的身体,让战斗命令从自己身体通过传到前沿阵地。这就是我们电话兵的“排除线路故障”英雄壮举。

我在集训队学会了电话线故障常见现象的排除方法。刚才电影里讲的是有线通信中的电话线中断的现象,这是“明断”,还有一种现象叫“暗断”,就是从表面看电话线没有断,但被复线里面的金属导线断了,这就叫暗断;暗断有一处断、二处断及多处断。造成暗断的原因除人为破坏外,还有外力拉扯、车辆辗压、人员践踏等原因。线路还一种故障叫短路,指二根祼露且相邻的被复线交织形成线路的短路。上述就是线路故障的几种常見现象。判断方法:用单机在现场测试,如果断路,手摇单机,摇把手感很轻;如果短路,则摇把手感很重。在训练中我对排除线路故障,要领掌握的很得体,操作速度快且准确,处置得也很灵活。

集训队考核时,教员将一段长米的被复线设置了一处短路、三处暗断等几处线路故障(事后知)来对我考核。这次考核是夜间,我身背单机跑出几步后找到电话线,用单机接线一摇手柄,手感重,我即判断出前方线路出现了“短路”故障:此时我手握被复线,跑了30余米,蹲下摇机测试线路、手感轻,我即感已跑越“短路点”,遂按原路返回。又经二次接线查测,终找到故障点立即排除。遂我又捡测前方线路,手感轻,即感前面的线路又存有故障,且判为“断线”。为节约查找故障点时间,尽快恢复线路畅通,我剪断故障线,接上我随身携带的备用线,顺老线向前放了约20米接上,再一测,整条线路畅通了。我结束了这次教员对我的考核。

第二天宣布我考核成绩“不及格”。我问为什么?教员说:“你剪掉了我设有二个暗断故障的20米老线,换上你的新线。故障沒有排除。”我回复说:“我已找到故障线段,为了节省排除故障的时间,我无需逐一找到断头重接,在条件充许下直接换上一段新线,抢速度尽快保障线路的畅通,这是符合实战对通信兵的要求。”事后集训队领导一碰头,又将我的考核成绩由“不及格”改为“优秀”。


  从团集训队回连队后,连长对我说,你暂不要到电话排总机班,先回报话班参加“先训台”训练。我又象一块“革命砖”搬回放摆到原处,可惜我在电话集训队吃的那么多苦,又白费了。

“什么叫先训台?”这是部队在“九一三事件”之后自年年初始,推行的一种部队*事训练的方法:就是挑选一批训练基础好的战士先行训练一步,摸索出一点经验,做出一些*事训练的示范动作再加以在部队推广,以掀起部队“大练兵”的热潮,强化战士们保卫祖国的*事本领。连长李怀玉在72年开春之后的4月23日召开了全连七二年度开训动员大会,宣布了全连开展先训的人员名单,其中有我和同班战友司立南,要求我们二部报话机组成一组“先训台”,并派老排长楚建卿到报话班专抓我们的“先训台”。

楚排长每天都亲自跟到我们,一起和我们训练。他虽然不是报话兵出身,但他对怎样加快电台沟通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对我们提高通话速度很有益处。他找来由总参通信兵部编的巜*语》给我们看,让我们熟悉与掌握*事用语;他还找来兰州*区司令部编印巜战例选编》给我们读讲我西北部队的作战经过,让我们体会与了解战斗的首长的指挥用语。楚排长还在生活上关心我们,他看到我们在烈日下通话,汗滴如雨,口干舌燥,他拿起我们的*用水壶,到炊事班灌满水,并悄悄地在水壶里放上了白糖,送到我们面前……。

兄长般的关心更加激励了我们练兵的信心,我们的通话成绩也不断进步,从一开始的每小时字,向、冲刺。经过三个月的勤奋训练,我们的成绩升到字,已达成55师的报话分队密语通话的纪录。面临着老排长与我们共同拧出的汗水而取得成绩,老排长没有流露出点滴的满意,他把喜悦埋放在心里。他通过几个月与我们的朝夕相处,他对我们有几斤几两,似乎有了一定的评估,他也许觉得我们还有潜力可挖。于是楚排长向我们讲起他六四年入伍时,当年部队大比武时的战士们龙腾虎跃的场面,也讲到了我连余德翔副指导员在当年苦练拼刺刀中,如何继承与发扬了五十五师的“决死”精神。

“大比武”精神是我*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的“先训台”的做法,就是承接了当年我*大练兵的精神。在楚排长的鼓励下,我们发起了“突破千字大关”的冲击。经过努力,我们的密语通活成绩终达到了字/小时,刷新了五十五师的纪录。楚排长把凝结着我们报话班全体战友共同汗水的“先训台”训练做法向上级作了汇报。时年十月在全连年度*训大会上,连里给了我一个嘉奖,说我*训认识明确、*事技术优秀。到了十二月连队进行全年工作小结,认为我在全年的工作中表现突出,又给了我一次嘉奖。一年內连获二次连嘉奖,全是连队对我在“先训台”成绩取得的鼓励。“先训台”砺练了我的练兵精神。

师通信科也知道了我们“先训台”的做法,一个月后师通信科调我到师教导队去备课,准备让我当通信教员。我把楚排长怎样抓“先训台”的做法写进了我的“教案”,这是后话。


  从年起我师就全面开展了“大练兵”活动,师里面兴起了通过办教导队的方法来培训部队*事训练骨干。这一年的11月7日师通信科就抽调我到师教导队进行备课,撰写全师通信集训分队二瓦台的训练教案。

备课是在师通信科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全师通信分队的集训教学,共抽调了三名同志担任教员:师直无线连的张继臣台长、炮团指挥连的赵排长、还有团通信连的我。总抓是师通信科的陈科长,具体由师通信科宋参谋负责。张台长担任报务教员,赵排长担任通信教员,我担任报话教员。

?宋参谋是山西长治人,他人很好,工作也很细致,我在师教导队二年时间内一直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我写的所有教案都是经他修改审阅,所有的报话训练计划都是由我制定由他批准实施。

在二年的师通信集训队里与他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告诉我,抽调我到师里当教员是他发现并推荐到师通信科批准的。他在一次来团进行年度通信训练考核,了解了我参加报话先训台的训练情况,在不经意间他找我谈了一下报话密语通话“破千字”情况,他认为我口齿清楚,思维缜密,叙事条理,给他留下了首个印象。我到了教导队与他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战友,他在如何带好学员,做好集训队工作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课余休息期间我们会一同散步,会开辆摩托车到枣林去向老乡买枣子;但我俩也会在下棋时为一棋子摆放争的面红耳赤,他说我“赖皮”,我说他“悔棋”。

可惜以后我们分别,由于时代通信交流的落后性,失去了联系。战友情不一定要天天见面,深厚的战友情就是分别到天荒地老,也会铭记在心,这种友谊没有私利的考虑,没有金钱的纠葛,也没有官阶之分,地位高下之别。纯洁的友谊发至内心,尊重与挚爱来源自愿。

下图在师通信科七人合影照片,前排右是宋参谋、中间是陈科长、左是肖号长;后排四人右起分别是张継臣参谋、炮团赵排长、师一参谋和我。

下图二人合影是我与师通信科宋参谋。

年11月至年12月我参与了以下的几次师教导队通信分队的集训工作、并担任报话教员以及从事了其他通信训练工作:

年11月27日至年1月25日我担任55师教导队第一期通信集训队报话教员;

年3月至6月22日我率报话班到高台师部参加全师报话示范班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学习,并兼任教练。

年10月25日至年1月8日我担任55师教导队第二期通信集训队报话教员;

年2月4日至2月底奉十九*通信处指派,我赴张掖*部编制“陆*十九*二瓦电台密语表”,此为十九*年恢复建制以来供十九*统一使用的第一份密语表。

年5月4日至9月22日55师举办全师报话班集训队,对师属团、团、团及炮团四个报话班全员进行集中规范化集训,并统一使用十九*新密语表训练。我担任教练及区队长。

年10月25日至12月24日我担任55师教导队第三期通信集训队报话教员。

经历了二次千里野营拉练、五次的*事演习与“先训台”的砺练,以及自己当班长带兵的体会,为我如何当教员、组织好二瓦台的密语通信训练有了亲身的感受。

我在组织报话训练中要求学员强化三个能力:一是熟记密语的能力,做到密语烂熟于心;二是快速勾通的能力,保障通信联络畅通;三是抗击电子干扰能力,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都能准确接收数字语音信号。

平时做到三个“多看”:一是多看通信兵部编发的巜*语》书,在收发话训练中注意使用*语叙述*情,做到语言规范、精炼,表述准确;二是要多看各类巜战例》书籍,了解、掌握战场常用的指挥用语;三是要多看并熟悉部队驻地(预定战场区域)的山川、河流、乡镇、村庄等地域名称,以保障在战备执行任务时能快速准确地译出报文。

加强两种状态下的通话能力:一是加强行进间通话能力。报话员的通信特征是运动性通信强,要保障部队在快速运动间的通信联络的畅通。有一次在临泽驻训,我就安排两部电台从营房出发,相背前进。一路向南往祁连山方向行进,一路向北往黑河方向行进,或跑或走,两台相距越来越远,超级了二瓦台的十公里有效通信距离,乃能保持着联络畅通。二是加强夜间通话能力。夜晚通信干扰大,我们就把电台放在火车站旁的靠近铁路的地方进行夜间通话训练,在空中电子信号的干扰声里与火车驶过的轰鸣声中寻找电台信号,进行收发话训练。培养与训练报话员将来能适应与提升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前线环境下的顺利收发话文的能力。

讲二个有关“行进间通话”与“夜间抗干扰通话”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摩托化行进通话”。

50年前我们步兵团都是骡马化,营、连部队是沒有汽车的,靠两条腿走路(除了团长*委有一辆北京吉普)。我们报话兵训练都是靠两条腿“运动通信”开展行进间通话的。硅二瓦电台发下来,按说明书介绍有效距离为10Km。平时我们训练靠步行在常规情况下,两台之间也只是在相距7一8Km里通话。这样就不利于掌握了解二瓦台在远距离情况下(包括在最大距离)的通信效果。另外我结合自已的以前训练体会,过去我们平时训练往往不出营房,或者营房周围转悠,基本上是在小范围、近距离的“静态”的情况下搞通话,一旦到了拉练或演习的“动态”情况下,我们的报话员就会遇到多“新问题”而影响任务的完成。

师通信科有两辆*用三轮摩托放在教导队,用于集训保障。为了探求硅二瓦电台远距离通话效果,以适应今后实战积累通信数据的需要,我请求宋参谋向陈科长申请,要求将这两辆三轮摩托借给我们报话区队使用。通信科陈科长听了我的请求后,就笑着对我说:“就你的点子多”,欣然同意了。陈科长还“*坏”地对我说:“没有便宜给你讨,坐摩托车移动通话,你必须自己给我上,叫宋参谋给你配对,亲自上机测试一下硅二瓦在河西地区能通多远?”于是宋参谋安排了师炮团指挥连无线班长兰杰与我为通话台。兰杰是71年从西安市入伍的小兵,当了三年兵,才19岁。人很聪明,也是一个技术尖子。

乘坐摩托,快速行驶,瞬间两部电台通话距离迅速拉远,这样就锻练提高了报话员在电台最大距离、通讯信号弱的条件下,实施电台勾通、保障与部队实施不间断联络的本领。同时也使我们熟练掌握了硅二瓦电台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时间段内的电台性能与通话效果,这样在将来的战争中,我们报话兵就能保障好首长的指挥,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在开展“摩托化行进间通话”课目时,师通信营的两名摩托手每天都会载着我们二人分到相背驶向山脉、沙丘、河滩,沿山路、公路,沟渠,铁路四处行驶,进行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支超前建立起来的“摩步化通信部队”的训练。当时宋参谋叫我将硅二瓦电台在各种地形、地貌,气候、时段条件下的通讯距离形成一个数据给他,据说作为55师通信科的一个数据报到兵部。

图为:图左上为在高台师教导队通信集训“行进间通话”训练出发前。图左下三人合影,从左起依次是战友司立南、师通信科高参谋、与本文作者

第二个故事:夜捉刺猬。

年6月师通信集训队在张掖西边的临泽县驻训,进行夜间抗干扰通话训练,夜间无线电波干扰大,信号极不稳定,在夜间能快速勾通电台,准确无误地接受信号是报话员应具备的技能。集训队很重视夜训,宋参谋每次夜训他都跟班训练,还经常上机亲自给学员示范操作。夜间八点以后,空中无线电信号特别繁多干扰大,我们锁定的工作频率也不稳定,很容易飘移,信号时大时小,宋参谋教学员一手轻扶频率旋纽,一手抄收话文。

河西走廊中部有一条著名的河,叫黑河。黑河水是祁连山上融化流下来了的雪水,夹带着祁连山上的黑沙,一路向西奔淌到内蒙的西居延海。因其水中含有大量的黑沙,水呈黑色,故称黑河。黑河中段有一重镇叫临泽,五十五师师部就驻扎于此。

6月的一天夜训,集训队兵分南北二路,一路由宋参谋带二部硅二瓦向南到汉古烽火台设联络点,我和师通信科的肖号长携二部台,北至黑河边设联络点。肖号长是全师号兵的总教头,号兵是我*独特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世界上*队唯有在我国存在的兵种,你们见过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队有号兵?!*号象征着人民*队冲锋向前的精神,*号传承着人民*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红色基因。肖号长的号吹起来那可了不得,那叫响彻云霄,气震山河。肖号长是一位六五年入伍的老同志,为人和蔼开朗,在集训队负责队里后勤方面的事务,没事的时候他喜欢来我们报话分队和我们一起训练。

临泽的夜,风高月明,我们在河边一个高坡上选了一片草地,放置好硅二瓦,席地而坐,帮助学员们一同开始通话训练。身后是一片沙枣林,脚下不远处流水潺潺,哗啦哗啦的水声阵阵传来,月光斜照在河岸沙枣林里,投射在地上成斑驳的树影。随着风的吹拂,树枝不停地摇晃,地上的树影或大或小。四周一片静谧,流水声和报话员工作时的密语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大自然在黑河边演奏着一首动听的小夜曲。偶尔也会从远处传来几声野猫的叫声,在给“小夜曲”伴奏。

突然我发現不远处的草丛里,有几簇草在不断地晃动,开始我以为是风吹草动,不以为然。但不对,这个草动是呈一条线形向前移动,我拉了一下坐在我身边的肖号长,轻声对他说:你看,前面草丛里好象有东西。于是我和他起身,循着悉悉嗦嗉的声响,躡手躡脚向草丛动的地方找去。我随手折断一段沙枣树技,轻拨草丛,不料树枝碰及一物,只见此物顿时缩成一团,象两个巴掌大小的“球”。肖号长打开手电一照,此“球”浑身布满刺。“是刺猬”,肖号长说了一句。这是我第一次见刺猬。肖号长又说:“一定还有一只!”我对他说:“你怎么知道还有一只?”他说:“刺猬这东西夜间出来寻食,一般都是一公一母出来的。”说完他拿走我手中的树枝,又继续在周围寻找,果然不久,肖号长又找到了另一只刺猬。他用树枝把二只刺猬拨拉在一起,二只“刺猬球”滚落在一块。肖说:“刺猬可以吃,我们以前在青海西宁江西沟农场劳动时,农场草原里经常有刺猬出没。我们逮住它用火一烤,掰开,在刺猬肉上撒上一点盐与辣椒面,可好吃啦。”。

这时,几位学员战友也一起围了过来看了起来,但大家看了这二只肉嘟嘟的傢伙憨态可鞠的样子,谁也不愿意伤害它们,我也耽心肖号长会产生“杀生”的邪念。正在大伙用树枝玩刺猬的时候,硅二瓦传来了宋参谋他们那二部台的呼叫声,我赶紧对肖号长说:“宋参谋在呼叫我们呢!”我转身对正在逗玩刺猬的学员战友们说:“快上机去吧!”于是大伙又都重新回到各自的硅二瓦旁开始了训练。二只被肖号长“俘虏”的刺猬又被放回黑河边的草丛里,肖号长嘴里还嘟囔了几句:“你们可不知道刺猬的肉可香啦!”

随着*队现代化建设,年我*编制中取消了号兵,号兵作为一支在我*通信史上有着一笔厚重的功绩的兵种,在我*队伍中消失了。肖号长,您“失业”了,您现在可安好?

夜训的晚上是紧张的,也是快乐的。

大家都喜欢夜训。夜训一般是在夜十二点前结束,因为晚上十一、二点以后空中无线电信号就少多了,干扰也少了,电台频道也就清静多了。于是大家就“班师回朝”,回到营房后吃过夜餐,就可以补觉到第二天十点才起床,早上不出早操,好好睡个懒觉。实际上集训队的战友们没有一个睡到十点的,他们都早早起了床。充分利用这一段“自由”的时间背密语,看*语,看战例,练通话。因为我曾对他们说过,谁通话“一小时突破不了千字关”,谁也别想离开集训队


  实际上集训队有许多人上机通话都达到了“千字”标准,其中有团报话班的张班长,团的李班长与炮团指挥连无线班的兰杰都比较出色。尤其是炮团的兰杰,他一小时的通话记录已达到一千二百多字,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据说是他以后接替了我,担任了师教导队通信集训分队的报话教员。

兰杰,我的好战友,你当初给我留下了你部队的代号:临泽县沙井子部队46分队,在我的通讯录上写下了你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军营回忆三部曲bull军事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