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期本期编辑:孤雁
本文转自《书香怡苑》平台书香点评
家乡门前的母亲河,呈现了作者儿时的欢乐,河岸两旁,草木葳蕤,花香鸟语。后期的乱砍滥伐,小河变干河,村庄显得沧桑不堪,国家退耕还林、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和“两山”理论的贯彻,小河又焕发生机……作者笔底下的小河变化,映射着社会生态的变化,有欢乐,有忧愁,跃然纸上,娴熟的笔调,优美的文字,令人心动。问好作者!
(毛舜国)
我家门前有一条河
文/白天龙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在我的记忆中,小河是一条美丽的母亲河。小河是水泉沟河的一条支流。若向上追溯,水源地是天祝县东大滩河、干城一带的山涧溪流等。她流过花庄峡口、旱台子、紧贴着照子山脚下的山丘奔涌而下,又流经庙台子、高台子、圈城门、大桥、吴家巷道、王家槽槽、*陀螺,似一条浅*色的龙,弯弯曲曲,绵延数公里,一路滋润花庄及裴家营一带数千亩良田。1
因小河的润泽,使得生长在两岸的树格外茂盛,也使得村庄显得柔和静美。笔直挺拔的白杨树和婀娜多姿的柳树挺立在小河两旁,用苍翠构筑起一道屏障,遮挡住了小河南边山丘的荒凉,致使整个村庄生机勃勃、清新灵动;从上到下的河道拐弯处因河水长期冲积而形成多处“河漫滩小平原”,小平原内栽种了沙枣树、杏树、梨树、果树、核桃树等,那是上庄大队和圈城大队的集体林场。三月上旬,杏花盛开。棕褐色主干托着坚挺的枝桠,树枝旁逸斜出、凌乱无序。枝条上挂满星星点点的杏花,白色的脸庞,粉色的花蕊,嫩嫩的、绵绵的,优雅而不失艳丽,像极了报春的梅花。幽幽暗香惹得蜜蜂嗡嗡、彩蝶翩翩、翠鸟啾啾。微风吹来,片片杏花飘落,或落于树下堆积,或飘落河中随波逐流,若遇皓月当空,又钩织出一幅“薄薄春云笼皓,月杏花满地堆香雪”的美景。NEWS三月下旬,梨树和苹果树相继开花。洁白无瑕的梨花总会让人怦然心动。那绿叶衬托下的大片“雪白”,铺天盖地、气势恢宏。细雨过后,梨花更显娇柔之美:嫩白的花瓣上布满晶莹的水珠,似出浴仙子,玉骨冰肌、端庄典雅、清秀可人,真可谓:“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梨花带雨,忧而不郁,悲而不伤。到了五月,沙枣花开放。沙枣花看上去很不起眼,米*色的小花密密麻麻藏在灰绿色的叶子间,若站在远处,几乎是不见它的;走进细看,灰绿色的花萼托着四角星状的花冠,似一串串小小风铃。沙枣花虽小,可它浓郁的香味会氤氲到很远的空间,那种香气浓到让你陶醉,浓到让你无法抗拒、无法自拔。闻到沙枣花,你会忘记郁闷,闻到沙枣花,你会忘记烦恼。如果夹到书中,翻开书则“书香”四溢,折几枝插在家中,花香会挤满屋子的各个角落。到了夏天,树木遮天蔽日,林间,流水潺潺、鸟鸣婉转,时而还会还会听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穿行于树林间,一股清凉便会渗透你的周身,连你的心都是通透的、清爽的。这时,你会完全忘记外面还是烈日炎炎。河床上、园子里、田埂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旖旎葳蕤。小时候我们最爱玩“狗扯仗”游戏。小河北面的水沟旁长着一种叫“羊缭子”的草,它的枝蔓很长。密密麻麻地盘在野枸杞(我们叫枸刺)上,金*色的花朵鲜艳夺目,似满天的繁星一样,一些尚未开放的花苞则挂在长长的柄上,形成一个弯钩。比赛时,每人先挑一条“健硕”的“狗”,然后,两条“狗”相互勾住用力拉,扯下对方的“狗头”就算赢。玩的同时,我们会随时观察“敌情”,一旦发现看园子的老汉松懈,迅速偷一些杏子逃之夭夭。那时,因为有小河水的浇灌,庙台子和高台子便成了村子里的蔬菜基地。洋芋、包谷、包包菜、韭菜、葱秧子、芹菜、大蒜、*牙菜等连片种植;压了砂的地种植西瓜和香瓜子,瓜地周围种的是菜葫芦、窝葫芦、向日葵等。西瓜蜜甜,香瓜子醉香,在附近十里八乡非常有名气。若遇暴雨天气,“*胶泥沟”等处的水汇集在小河内,导致水位暴涨,这时,圈城一队的人们都会跑出来“挖水”浇自家的小园子。浇上了水,园子里的花草树木和各种蔬菜自然生长茂盛,那些老爷爷们相互见面后,都会咧着嘴炫耀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那时的花庄子,家家的门前和院子里都是树,郁郁葱葱的,整个村庄皆笼罩在一片绿色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春风让中国焕发了活力,可小河的厄运却从此降临。集体的土地承包了,牲畜被分了,农具被分了,人们的眼睛又盯上了那一排排笔直挺拔的白杨树。大队领导组织群众砍树,群众发现,好多树却早就不翼而飞了。白杨树倒下了,柳树倒下了,杏树、果树、沙枣树也相继倒下。年轻的村民们在大队领导“严格”地监督下,采用“抓阄”的方式,按人口分到了木材和柴禾,或兴高采烈,或垂头丧气,可老人们却在背地里议论此事,或破口大骂,或偷偷落泪,尤其是那些曾经栽过树、看过林场的老人们。树没有了,鸟儿无处高唱;河边的草没有了,蝈蝈的鸣叫再也听不到了;山洪冲垮了上游的堤坝,河水尽归沙河,小河从此成了一条干河,花庄的大片水浇地沦为了旱地或荒地。如果不是“景电二期工程”引入*河水,下庄子人的吃饭问题都很难解决。气候一年比一年干旱。山上的羊群多了,抓发菜的人群多了,羊群和人群硬是把小河前面的山丘变成了“秃子。”村子里的树也越来越少了,昔日那座瓜果飘香、绿树成荫的村庄显得沧桑不堪。时光的指针转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退耕还林、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和主席“两山”理论的贯彻,花庄照子山变得越来越绿了,以至于我发的照片被外地工作的乡亲质疑:“这真是花庄照子山吗?”是的,近几年照子山许多消失多年的花草又长出来了,有了大草原的几份景色,山上种的树也有一部分活着,村子里的路两旁、广场边、房前屋后都陆续栽上了各种树木,村子重新散发出了勃勃生机。今年春天,小河里也栽上了树。闭上眼睛,我仿佛看到那一棵棵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我的耳旁仿佛又传来了婉转的鸟鸣和朗朗的书声。哦,小河,我的母亲河!是你带给了我无尽的欢乐,是你的身体为村庄撑起绿色巨伞,是你的乳汁滋养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你将永远流淌在我的记忆深处……投稿指南
您可以将您的作品编辑好后以文件形式发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