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命名,有很多吃货发明创造出来的,比如鸭蛋青,沙枣青、菠菜绿、栗子*等等,有一种玉,听起来略微有点硌牙,那就是鸡骨白。
关于它的争议很大,有的人认为它一文不值,只是石头。有人则认为它是稀世之宝。
鸡骨白到底好不好?到底谁蔡是陷入误区的那个呢?
鸡骨白的真相
从头说起,“鸡骨白”的称谓源于高古玉,因年份久远出现钙化,仿佛鸡骨颜色,故称鸡骨白。
籽料中的鸡骨白概念,一方面是说料子的的颜色,看起来比纸还白,比羊脂玉还白,所以会让人一眼记住。
鸡骨白的确很白,高白。但高白的下面是什么玉质呢?
从玉质出发。鸡骨白籽料虽然拥有籽料的全部特征,也会带有漂亮的皮色、沁色,因是不够熟润的半石半玉籽,往往表面光鲜靓丽,内部却多僵性、石性,有明显的骨瓷感。
◆商晚期玉琮--上海博物馆藏品
虽说经过盘玩,鸡骨白会随着时间产生些许变化,但质地并无变化,更不会有籽料的精光内敛、油润细腻之感。
◆肉质很细腻熟透的鸡骨白籽料
当然,也存在少数玉化好僵性不明显的材料,亦有经过巧妙设计的特色作品,凡事无绝对。
鸡骨白:噱头还是珍宝?
鸡骨白价值几何有时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混僵,僵肉混杂,而且比较严重,大部分鸡骨白之所以白,就是因为僵的原因,因为僵太多,导致它的颜色惨白的像刚献过5升血。
混僵多,也可以说它的石性大,所以鸡骨白的东西都有一种很强的瓷性、骨感。
看起来不像是玉,而像是瓷,很多鸡骨白的料子外表看起来都很光滑,光泽也是那种很亮的瓷光,看起来很硬。
有的人认为鸡骨白约等于石包玉。这其实也不太对。很多石包玉外表就是石头,但切开的话里面会是玉质。但鸡骨白就不同了,鸡骨白往往表面是一层混僵,切开的话已几乎看不到什么完全的玉质,要么全是僵,要么僵肉混合。(当然也有鸡骨白会有一些玉质存在的个别现象)
像不像隔壁大爷常带的手串
说到鸡骨白就是一种夹生饭,是籽料在形成过程中发生变化,没有形成玉质,而变成了这种很白很瓷的僵料,也可以理解成半生不熟,没有发育好的籽料。
基于这些特点,在商家看来,鸡骨白籽料有卖相,能够吸引眼球,且经营成本不高,具备赚钱的潜力。
更有甚者,偷换概念、混肴视听、炒作忽悠,特别将鸡骨白和文物联系起来。
有人戏称,潘家园是中国最大的露天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里,各种鸡骨白的高古玉多如牛毛。
◆真古玉:神人首--石家河文化
无论是“白”、“*”、“红”,还是染色的鸡骨白。我们一定要记住,它的僵石性、糯性、瓷性。
鸡骨白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残次品。但即使是这种差东西也会有冒充。
其中最多的就是唐河石。看起来跟鸡骨白很像!有商家就把这种石头说成另一种石头,来骗一些对鸡骨白理解有误差的小白。
现在鸡骨白的东西更多是用来染色造假,鸡骨白因为它独特的特性,是造假的好材料,僵性重,很容易染色,所以鸡骨白染色的有很多。染色之后看不出里面的玉质情况到底如何。
里面全是僵
当然还有一种鸡骨白不用染色,就可以骗很多玩家。那就是所谓的“*玉”、“红玉”。鸡骨白在形成过程中也会沁色,如果颜色沁入的深,看起来就像是一块从外到里都是*色的*玉或红玉。
拍出万的狗头玉,你认为是鸡骨白吗?
从玉质来说,它确实不值得我们所爱。古玉中会有那么多鸡骨白玉雕,其实更多是无奈之举。如果可以,秦朝人也想番茄炒蛋配红烧肉,顿顿三菜一汤。
大部分玉友认为,玩玉玩的是玉质、是温润细腻,而这些恰恰都是鸡骨白所不具备的。所以鸡骨白籽料不算好玉,市场价值也不算高。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这么想?
朋友,点个在看吧(声明:本文仅限于交流,不用于商业用途。图片及文字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运营人员,进行删除。)
想看更多精品和田玉,点这里就对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