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图说南疆印象
TUhjnbcbe - 2021/4/23 21:52:00
北京医院治疗雀斑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是一片奇峻瑰丽的土地,南疆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着我们,我校教师、“访惠聚”工作队成员侯伟在工作之余,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着那片神奇的土地;梁修韦老师用文字,描述了自己心中的南疆印象。让我们一起,通过他们的作品去领略南疆的风情。

喀什街景

建筑


  

遥远的喀什噶尔


  遥远不一定指的是距离,还有可能是神秘感和期待感。有些神秘而美好的东西,总是在那遥远的地方,若即若离地从心底向我们召唤。


  我们总在精心设想一个合适的时间,期待与心仪的地方一次完美的相遇,却往往邂逅的措手不及。


  曾经有一次路过的机会,却没有时间进城去。我一路奔往火车站,本想穿城而过,却不料在快要进城的时候,一个行人告诉我,去火车站该拐弯了。第一次错过了!


  不想很快第二次机会就来了。我要把8名少数民族大学生送到岳普湖县阿洪鲁库木乡喀力尕其村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我本来是想在那个村子里住一晚上的,看看那里的环境,然后第二天从喀什返回图木舒克市。送我的师傅说,他明天一早要去伊犁,当天要赶回喀什。


  就这样,我在当天傍晚被拉到了喀什,也就有了一个晚上和半个上午的时间去相逢这座城。


  一双拖鞋,一把折扇,好多个夏天我都是这么过的。在快要进城的时候,我把拖鞋换掉了,穿上了一双新袜子和一双新布鞋。虽然袜子和鞋子加起来才15块钱,但我觉得应该正式一点的。一座古老的城不会在意我的贵贱贫富,却会在意我的修养礼数。


  一个晚上半个白天,出租车先后把我送到了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东门大巴扎、喀什老城,还有两个吃饭的地方:木卡姆餐厅和欧日大餐厅。


  这座城每天都会有很多的外来人,像我一样,拿着各种手机、相机在那不停地拍。那些“咔咔”的声音,一点一点地“咔”掉了古老房屋的土坯,墙体连同岁月一起,斑驳陆离。


  你来我往的人群中,有来自阿拉伯国家穿着长袍的商人,可能他们的祖先就曾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奔波了很多年,他们的身影或许在《一千零一夜》、《九亭宫》里面就能找到。还有一些金发碧眼的欧美旅行者,他们会在老城的一条小巷子里,在一户制作土陶的人家、或者是一户敲制铁器的人家住上十天半个月。


  我曾坐在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礼拜毯上,听值班的小伙子讲那些美丽的故事,那些挂毯都来自哪里,哪一条上面有56朵花。还有那些柱子,每根柱子都曾经是一棵完整的胡杨树,每根柱子背后都有一名能工巧匠,根柱子就撑起了这座大殿。


  我曾在阿巴霍加麻扎,也就是“香妃”墓前,听那个眉飞色舞的导游讲那些历史与传说。


  在“香妃”墓前,有一个维吾尔族小男孩在卖蝴蝶造型的发卡,五颜六色的很好看。我想他一定是看过《还珠格格》,相信了小燕子说的“香妃是变成蝴蝶飞走了”。


  我像一个匆匆过的过客,在城里东奔西跑,跑到最后,又是匆匆忙忙地赶往火车站。


  我应该继续把拖鞋穿上的,摇着折扇,在这里悠哉游哉地住下来。那时的喀什噶尔会很近,他会觉得我不再是一名匆匆过客,而是属于这里。

喀什街景

同志,请你喝碗水

老人与青年

农民形象


  

图马克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里说,在农历八月十四日这天,双水村有一个“打枣节”。这天一大早,所有人都锁了门赶到枣树林,一些年轻人和学生娃像猴子一样爬到树上,拿着棍杆敲打树枝上繁密的枣子。


  这样看来,那些枣子的确是被“打”下来的,“打枣节”实至名归。


  从11月5日起,19连开始收获红枣,因为棉花已经拣的差不多了,有余力来对付这些枣了。维吾尔族老乡说如果再不收,红枣就干透了,不压秤卖不出货了。对他们来说,11月5日,不一定是个最好的日子,但却是一个刚刚好的时间。


  这里对待枣子的办法,与陕西人的做法是一致的,也是一个字“打”,真不知道这些圆嘟嘟、玛瑙似的小东西到底得罪了谁,非要被打一顿不可。


  说是“打”,其实这里要温和的多,因为这里的枣树远远没有庙坪的枣树那么大,顶多也就一人多高一点,上面也站不得人。若按那种打法,会把她们都打死的。


  我和努尔主任赶到红枣地的时候,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正在“打枣子”。他歪着脖子,把手尽可能伸进枣树的枝条中间,找到主干然后握住,稍微一用力摇晃,那树上的枣子连同树叶就像下雨一样,噼里啪啦地往下落。


  只摇晃几下,基本就落光了。剩下几颗“钉子户”,还坚挺在那里,好像自己脚跟立的很稳似的。只见老人拿出一根拐杖样的东西,往里面左敲敲、右敲敲,便再也没有顽固坚守的了,大家纷纷落地归根。


  我还没看明白,一棵树上的枣子就给打完了。与其说是“打”,不如说是“摇”与“敲”。即便是“敲”,那棍子也并未直接落在“枣”的身上。看来大家还是喜欢她的,所谓的“打”也就是一种说法,摆个架势而已,吓唬吓唬她,让她自个儿落下来也就是了。


  努尔主任说,打栆的东西叫“图马克”,和“帽子”的发音有点像,是用整棵连根带枝的沙枣树做的,一头细一头粗,粗的那头还有一个树根做疙瘩,有点像高尔夫球杆的杆头。把“图马克”挥舞起来,力道会全部都集中到那个疙瘩上,犹如飞龙穿雾、彩凤撩云,那分明就是十八般兵器里的“流星”!


  我们走的时候,老人正往身上系一个布兜,那些落地的枣儿是要一颗一颗再拣回来的,那根“图马克”就扔在一边。

新T恤

匠人

麦子熟了

妇女形象


  

阿米娜的家


  几个月来,我们先后去过很多维吾尔族朋友的家里,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简约豪放,宽阔的院子高高的房,吃饭就是一只羊,主食不是拉条子就是馕。除此之外,没有七个碟子八个碗的。


  不过例外总是有的,比如阿米娜的家。


  阿米娜这三个字在维吾尔语中是“纯洁”、“善良”之意。我觉得名字会影响人的一生,这似乎是一个心理学的话题,因为很多人就是按自己的名字来成长的,最后长成了自己名字所希望的那样,阿米娜就是一个例子。


  阿米娜在51团电视台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扛着摄像机到处跑,把这里发生的故事以音、视频的方式传播出去。


  然后我们就记住了她,以我们自己的记忆方式。魏院长感慨她身体单薄,还每天扛着摄像机跑,团里就没有一个壮一点的人吗?我则惊讶她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竟然可以一直坚守在这里。不过话又说回来,好大学的学生都不来,那这个美丽的地方又留给谁呢?


  她和这里很多工作组的关系都很好,尤其是和大学及科技界的。今晚,她邀请我们几个工作组去她家里做客,因为她爸爸买到了一只很好的小羊,她妈妈可以做拿手的羊杂碎了。


  她们家的陈设与很多人家里大致相似,唯餐桌上的摆设不同。这里不仅有豪放的大件,还有更为细致婉约的小东西,比如一碗红色的西红柿、一碗绿色的猕猴桃片、一碗*色的巴达木、一碗黑色的蜜枣,一碗一碗又一碗,一共22个。那小碗一例是晶莹剔透的高脚琉璃碗,造型却不一,扇形、圆形、方形、花瓣形、叶形、元宝形。随碗赋形,遇色搭配,精致典雅,不落俗尘。


  阿米娜的家里,我看到了一个豪放民族最婉约温柔的一面。

快乐

文字:梁修韦

图片:侯 伟

编辑:张佳瑞

编审:潘建广卿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图说南疆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