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董克荣霍拉山下十九那山那水和那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危害有哪些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redianguanzhu/m/695.html

(纪实文学连载)

我的简历:

董克荣,年出生。年高中毕业后支边*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曾当过农工、团宣传队演员、炊事员、文化教员、小学校长。年回上海在街道集体单位当营业员。年考入上海大学*治学院,毕业后调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工作。曾担任区人大代表、上海市侨联委员、区侨联副主席。曾在《上海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侨报》、《上海法制报》、《经济时报》、《书评报》、《中国仪电报》、《南市报》、《南市外贸报》、《计划管理通讯》、《浦江同舟》、《国家安全通讯》、《*浦侨音》、《花溪》、《炎*子孙》等报刊和杂志刊登文章余篇。4年退休。

十九、那山、那水和那驴

农场为了发展生产,除了种植经济作物外,还准备开发新的致富道路。那年各连队的领导干部在团部集中开会,钱团长动员大家献计献策。

指导员胡振林在会上表示可以去找煤矿,理由是在霍拉山南边有许多矿产资源,已经开采出煤的有恰尔巴格煤矿、塔什店煤矿和巴州煤矿,那么在霍拉山北麓也应该可以挖到煤。还听说霍拉山北面生产队的老乡曾经在山谷里捡到过煤块,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个露天煤矿。

会上大家都怀着美好的愿望,表示可以试试。这就更增强了胡指导员的信心。

胡指导员从团部开会回来,立即成立了探矿小组,抽调农业班班长刘志雄担任组长,我和邵玉瑶、李明珠、柴栋和王春煊等人参加。我们又从团部领回采矿用的电雷管、炸药和导火线,其它挖掘工具也一应准备齐全。

我的弟弟克耀听说我要去找煤矿,特地从上海图书馆借了地质类的图书寄来给我参考。

参考书

临出发前,胡指导员给我们作了动员,他说:“我们努力一点争取早日找到煤矿。你们吃住在外面肯定辛苦,需要什么尽管提。找矿期间粮食不定量,白面、食油放开了吃。”胡指导员说的话,在粮油不足的年代,无疑是一个最让我们激动的消息。我们全都信心满满。

到了霍拉山下,我们住在蒙古族老乡达瓦家里,达瓦还未成家,与父亲住在一起。我们去了他们非常高兴,达瓦的父亲让我们睡在土炕靠近炉子那一边,说:“靠近炉子暖和一些。”

我环顾了房间里面除了一个大火炕,上面有两件当被子用的老羊皮,墙上挂了一个大麻袋,据说里面装的是馕,是他们父子俩的口粮,还有两把坎土曼。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家具。在那个年代,两个壮劳动力竟会穷得家陡四壁,这样的日子怎么过?

我们安顿好后,当天下午就进山探寻煤矿。

霍拉山下

远远看去霍拉山云雾缭绕如诗如画,走进山谷顿时觉得阴冷潮湿。只见陡峭的悬崖上爬满了藤蔓,谷底是一片原始森林,我们沿着放羊的小道往大山深处走去,路的两边布满了荆棘。

刚走进山谷,一大群野鸽被我们惊飞,躲在山崖上的鹞子突然冲向鸽群,一只被啄受伤的野鸽从空中摔了下来,落在李明珠的脚边,他拾起野鸽说:“开门红啦,我们有肉吃了。看起来找矿很有希望啦。”刘志雄说:“这与煤矿有什么联系啊?”李明珠说:“鼓鼓劲呀。”刘志雄说:“你要有劲,就到那边山上去看看。”

路边是一个小山峰,山坡上老乡放羊的小道蜿蜒向上,李明珠沿着山路飞奔而去。

徒峭的山路

我看那山峰非常陡峭就说:“很危险啊!”刘志雄说:“这家伙从小爬山,能着咧。”

我们正讲着话,李明珠已经爬上峭壁向我们招手。他回来后说:“我看这个地方风景很美,但是不会有煤的。”

刘志雄说:“你怎么一会儿鼓劲,一会儿就丧气啦!即使没有煤矿我们也要找个遍,不然胡指导员的‘放开了吃’不吃白不吃啊。”

我们在山里探寻了几天一无所获。只见到一个被废弃的六棱水晶石矿洞,里面大颗粒的水晶石已经被开采完。我在里面挖到一小块布满小水晶的石头,似一座小小的水晶石假山,我用杨树木雕了一个底座,把水晶石假山放在上面,回去后放在宿舍里,成为一个很好的装饰品。后来在回上海探亲时我把它送给弟弟留作找矿的纪念。

胡指导员与老乡生产队联系,找来一位维吾尔族老汉,据说是他在山里捡到过煤块。他还牵来三匹马,胡指导员让我和刘志雄跟随老乡去探路。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就骑着马往霍拉山进发,由于老乡只会说一点点汉语,我和刘志雄骑着马跟在老乡后面一路无话。

到了山脚下,晨曦初露,但是山北还没有大亮,山谷里雾气茫茫。我们沿着溪水前行,陡峭的山谷两边林木苍翠,峭壁上的青苔又湿又滑,路越来越难走,有一段陡坡只能攀岩向上,我们汗流浃背艰难地跟上老乡。我很惊讶马的攀岩能力,这几匹马的个子虽然小,爬山却轻松自如。

上到半山,忽然看见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刘志雄说:“不对呀,怎么有公路了?”我们与老乡沟通了半天,才弄清楚他是要翻越霍拉山,带我们到山南边的塔什店煤矿厂去。老乡没有搞清楚我们是在找煤矿,他以为我们是去买煤,真是误会一场,只能返回去了。

这时天已经傍晚,很快就会看不见山路,老乡挥着手对我们说:“忙,忙啊!”(维吾尔语:走,走啦!)随即他骑上马就走了。我们骑马紧跟在后面颠簸前行。

垂直的悬崖

下山的路更难走,几近垂直的山路我都不敢往下看,骑在马上由马自己找路,人往前倾斜几乎要掉下马背。天渐渐地暗下来,一会儿就伸手不见五指。漆黑的山谷里水流声与野鸟凄厉的叫声混在一起,让我胆战心惊。在那么险峻的山路上行走,不知道马是用眼睛还是用鼻子探路。我闭着眼睛紧紧地抱住马脖子,心悬在半空中,感觉像在天空中飞翔。遇到陡坡时,那马用两只前蹄支撑着保持平衡,像滑滑梯似的从悬崖上一路往下滑。只听见风在耳边呼呼作响,马也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那时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恐惧,听马由命吧。

直到我们回到了驻地,我还惊*未定。后来听达瓦说,那几匹马都受了伤,后腿和臀部流了血,皮和毛刮掉了不少。

经过那次遭遇后,胡指导员再也不敢造次。他向团部报告后,由团部生产股参谋选定地点让我们炸孔开挖。

我们把人员分成两组,每天扛着大锤和钢钎,钻炮眼炸石头,弄得灰头土脸,回来后用山泉水洗漱擦身。时间一天天过去,那段时间的生活虽然艰苦,好在粮食没有定量,我们放开了肚子大吃大干,一个月的粮食半个月就吃完,让连队的上士陈德苏大吃一惊。

调到林园三连后,我们好像还没有吃过一次肉,刚到霍拉山时曾经煮过一只野鸽吃,每人才分到一块肉。现在每天看到天空中大群的野鸽,让我们垂涎欲滴。

一天我和邵玉瑶轮到在家做饭,邵玉瑶说:“我们有现成的炸药雷管,去炸几只野鸽让大家开开荤。”我说:“好!大家的体力消耗那么大,是该打打牙祭啦。”

那时为了安全,炸药、电雷管和电池是分开保管的,我保管着雷管,柴栋保管干电池。早晨大家出工时,我问柴栋要了电池。

于是我和邵玉瑶准备起来,将小石子混在炸药包里,装上电雷管后埋在麦场地下,用麦草将电线伪装起来,把电线另一头拉到房间里,又在周围撒一些包谷粒,我们就在房间里张望,只要野鸽一落下就接通电源,到时炸死的野鸽一定是一大片,今天晚上大家就等着吃鸽子肉吧。嗨嗨!

远处的野鸽

那些野鸽原本都是在麦场上栖息,我们在安装炸药时它们飞走了,从上午一直等到傍晚野鸽再没出现,不知道它们躲在哪里。当我们收走了炸药电线,它们就回来了。第二天我们如法炮制,把电线伪装得更好一些。它们又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等到天黑,我们垂头丧气地收走了炸药电线,它们却像扫雷的工兵一样大模大样地飞回来,并把地上的包谷粒吃得干干净净,在麦场上昂头挺胸来回飞舞,嘴里发出咕咕的声音,似乎在嘲笑我们。我们忙得精疲力尽,咽着口水看着野鸽鞭长莫及,无可奈何啊。

野鸽

再说开挖掘进毫无结果,挖出的黑石头堆满了山坡。胡指导员到山上来看后沮丧地说:“团长规定了时间,再没有发现煤就让我们撤回去。”

如果这样,胡指导员想搞多种经营的计划就会中止,我们的辛劳前功尽弃。

胡指导员问我们:“挖出来的黑石头像不像煤?”刘志雄说:“这哪像煤啊,石头比煤重多了。”他又问:“要是混点煤在里面,能不能看出来?”我们都哈哈大笑说:“你这领导想搞什么名堂?!”他拿了半筐黑石头呆了半天也不说话,等送粮食的马车回去时,他跟着上士陈德苏坐着马车回去了。

谁能想到他竟然回到连队,在伙房的煤堆里真的拿了一些煤块混在黑石头里送到团部。

他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钱团长就骑着马兴高采烈地来到我们的工地察看,看完后黑着脸一句话都没说就回去了。

当我知道胡指导员这样做是为了延长开挖时间探寻煤层,我顿时觉得他太可爱了。他是真心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如果在黑石头的下面有煤层,现在放弃太可惜。

可是我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这件事非同小可。在那个年代任何小事都会被放大无数倍去‘上纲上线’,现在胡指导员已经不是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淘气,可以随口说‘1减2不够减!’,任何玩笑都会因此而付出代价。这时他才明白闯了祸,把事情闹大了,他很沮丧。本来他是可以说清楚的,但是钱团长走得太快,他再也没有解释的机会。我们听从钱团长的决定,停止钻探,撤回了连队。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胡指导员积极想办法挽回。他让我业余时间试种蘑菇,还和我一起在老营房里搭建菌床;

‘一百号’收割结束后,他又抓紧农时,在这块土地上又播下了一茬荞麦。......

我知道他在努力,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终于有一天,一纸调令把胡振林调到农业四连担任仓库保管员。汪继民从团部调林园三连接任*治指导员。

临走前他苦笑着问我:“小董,你是了解我的,我辛辛苦苦地工作,是不是为了连队?”他不无委曲地说:“山沟沟里就这么一点条件,要让我早出成绩快出成绩,我能怎么办?”

胡指导员从团部宣传股调到林园三连,团部对他是充满希望的。他是林园三连第一任指导员,是开连元勋。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他曾经有过抱负,也有成绩,得到过荣誉。如果说连队的发展没有他的功劳,那也有他的一份苦劳,他的委屈无人知道,心里的酸楚都堆在他的苦笑里了。

因为找煤,蒙古族老乡达瓦成为我的好朋友。他每次到公社或进城路过我们连队,就会把毛驴车拴在路边到我家里息脚。

一天半夜,达瓦敲开我的家门,黯然地说:“家里的驴娃子刚生下,我养不活它,给你喂着吧。”

驴娃子

他临走时,我把自己做的一个方桌送给他,说:“以后我再帮你做几个凳子,你已经成家了总要有一个家的样子。”

以后那头小毛驴一直跟着我。跟着我去挑水,看着我在屋外的灶台烧火做饭,跟着我去学校上班又自己回去。它常常跟着我的一双女儿到渠边玩耍,我女儿拔草,它在一边啃草,回来后看女儿用草喂猪。高兴时它会‘啊呜、啊呜’地叫个不停,在猪圈边乱蹦乱跳,甚至会跟着女儿走进房间,调皮的劲头不亚于一个小男孩。

一天我正在学校教课,小毛驴突然掀开门帘闯进教室,慌慌张张地对着我“啊呜、啊呜”地乱叫,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惹得学生们哈哈大笑。下了课,毛驴还在门口等着与我一起回家。

邻居告诉我说,我的大女儿睡午觉醒来,见家里没人,敲碎了玻璃窗,从里面爬了出来,还好身上没有弄伤。大嫂刘兰英抱着我的女儿过来说:“她站在门口哭,光着脚连鞋子都没有穿。”

我恍然明白,毛驴到教室里来叫唤,是向我报信。我看着那头竟然通人性的毛驴,心里非常非常感动。

白天,我将毛驴放在外面让它自己找食,晚上煮些苞谷糊糊喂它,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一头威武的公驴。

毛驴自己在外找食

有一天,我从团部回来,邻居张榴根说:“你的毛驴跑啦,它跟着一辆车往霍拉山去了。”我说:“大概是达瓦的毛驴车吧。也好,回去后毛驴母子团聚,它也能够干活了。”

毛驴走后,我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经常会想起它。

过了几天,张榴根在我门口喊:“毛驴回来啦,我把它拴在门外了!”从山上跑回来有二十多里路,毛驴呼呼地喘着粗气,它看到我一副兴奋而又开心的样子,令我大为感动。

它,俨然成为我们家不可缺少的一员。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带着全家和邻居吴健强的儿女吴晓和吴昕,一起到林园三连的一片沙枣树林前玩耍,让两家的儿女拍张合影。谁知那头毛驴挤到中间来,怎么也赶不走。我说算了,在一起拍吧。

左起:吴昕、董炯、董岭、吴晓,后排:夏士澄

我把小女儿董炯抱到小毛驴的背上,她双手拽紧拳头挣扎着不肯骑。小女儿胆小,毛驴小的时候她还会喂它食,现在毛驴长得比她高,她连碰也不敢碰,我就抱她下来站在边上,她还是拽紧左拳紧张得要哭。吴昕懂事,她拉着董炯说:“不用怕,毛驴老实的。”

我的大女儿董岭兴高采烈地骑在毛驴上,妻子夏士澄怕她摔下来,过去扶着。在对镜头时,毛驴的两只耳朵耷拉着,甚至还露出小女孩那种腼腆的神色。当我说‘大家笑一笑’时,毛驴突然竖起耳朵,挡住了吴晓的半边脸,让我猝不及防。

原本准备重新拍一张,无奈毛驴窜到一边,欢快地尥着蹶子,再也不肯过来拍照,分明是在告诉我:拍过啦,拍过啦!你说神不神?

于是就留下了四个孩子的合影。

相距那张老照片近四十年,四个孩子的近照。

改革开放后,达瓦承包了一片林场,他的父亲饲养了一群羊,他们家的日子过得逐渐好起来。达瓦的妻子是一位非常美丽善良的维族姑娘,她帮着达瓦一起打理林场。结婚时,达瓦问我要了一个小闹钟,说有了钟就不用看太阳了。

年的夏天,达瓦赶着车拉来满满一毛驴车的木料说:“这些小木料烧火有点可惜,你有手艺拿去做东西吧。”为此,我忙了整整一个暑假,唐小毛还和我一起拉大锯,蒋方龄、瞿永明也帮着锯木头,为林园三连的许多老职工打造家具。那年连队小卖部的售货员盛锡根结婚,我还帮他做了一套新婚家具。

在我调回上海的前一天,邻居何永其对我说,他的弟弟刚到公社三大队落户,很需要一头毛驴拉车。我说:“正好啊!毛驴我也带不走。”

毛驴要离开啦。

毛驴被拴上笼头后,像是知道我们要分别,眼睛里流露出一种不愿不从的神色。当它被小何牵走时,真的是一步三回头,那种恋恋不舍的样子,惹得我们全家人的眼睛都是湿湿的。

《那山、那水和那驴》跟帖,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马家林———作者返沪后心中却念念不忘被他亲切地称为故乡的地方——*。他热爱那里的一草一木,民舍、田园、山川,更热爱他的同事们,其中有领导胡振林。前后七年相处,留下了他的憨厚、细心、亲民的形象。故事最惊心动魄的事是,用戈壁滩上的鹅卵石垒起“要准备打仗”这五个大字的经过和后来发生的事。既威慑了敌人,又鼓舞了士气。当我们的生活是平静安宁时,却有一批年轻人肩负着维护边疆国土,防御敌人侵犯的历史使命。成立新连队是有战略意义的,胡指导是上级信任的战士。故事的转折点,是一段艰难的历程。为了适应形势,他们拔山涉水,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找煤矿,却毫无收获。成了胡指导永远的伤痛,成了大家永远的遗憾,成了那个时代深刻的敎训。胡指导虽然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兵团一代人的精神,不负历史重任,坚韧的革命精神。

应照静———哈哈,好有趣呀!通人性的小毛驴,今天才知道,你的一双宝贝女儿,是在那山出生,那水滋养了她们的童年,那张照片,满满的幸福啊!在山的那边,在水的一方,有一头颇通人性的毛驴。。。。。。好一幅沉浸在回忆中的温馨画卷。

叶荣芳———在清新的绿地,在优美的小区,拜读董先生的文章,犹如喝着可口的咖啡,有一股淡淡的幽香。美哉!我没去过农村,中学毕业系文革后期,分配是四个面向————面向工矿、面向农村、面向商业、面向部队,我的兄长去了农村,我就分配在了上海工矿。但我对农村比较了解,有学农、有“五.七”干校的经历,又比较爱好文学,工作后又去读了业余大学。工作也从事文字、行*管理、*务工作。半个世纪前的文化大革命,燃烧了一代人中大部份人的火热激情,战天斗地、深挖洞、广积粮、要准备打仗的口号铺天盖地,连上海居民区都普遍挖防空洞,每家每户都要上缴砖泥至居委会统一送去烧窑,那时我还小,周日随父亲到郊外去运土回来做砖……农场连队文革中的激情可以想象。如何全面评价文化大革命自有世人述之。

*建华———毛驴的故事诉说着和时代同步的故事。克荣兄有幸成为小毛驴的主人,让人挂念它的第一主人达瓦的命运……深信,达瓦一家的生活肯定越来越好!吴健强是吴健权的弟弟。吴健权住高桥,我们时有往来的。这头毛驴在你笔下真的很可爱,是值得让人怀念的……它介入了你的生活,艰苦的生活中也渗入了有了毛驴的欢乐。那山那水那毛驴……这文章的题目起得太好了!为你点一百个赞!

这样的故事让人看着感动,为毛驴的主人~达瓦,也为通人性的毛驴。情节引人入胜,故事中的人物与当时的*治社会环境又紧密相扣。克荣兄,你完全可以去投稿的!好文!当年看到此文时我就觉得是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可爱的孩子们和小毛驴,这张照片和几篇帖子在一起真是相得益彰太珍贵了!好牵挂那头小毛驴和它原来主人的命运……“那山,那水和那驴”的故事太感人,太吸引人了!!!这篇文章我看过多次,每看一次就觉文中主人翁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尽管边疆的生活如此艰苦,他都能把领导交给的任务认真地做好。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对工作如此,对家人、邻居,对少数民族朋友都是那么地关心和无私帮助。对这样一个看起来文儒的人,却能挑起生活重担的当年连队的老战友,我不得不刮目相看和充满敬意!那个年代能留下这样老照片的人也是非你莫属!感谢分享了你的回忆和美而朴实的故事。

刘福民———听故事意犹未尽,预料之中,新作果然有惊喜,更珍贵的是这张照片。哪有与毛驴一起拍照片的啊?!就是有!这——就是*;这——就是*兵团;这——就是上海知青!胡振林是个好人,他是甘肃人,甘肃口音一直没有变过,他穿戴一直很整洁,风纪扣一直系得板板正正,他一直是一个连队基层领导,是一个想做事、想做成事的一个人,他没有什么架子,群众非常容易也非常愿意与他沟通交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原五团战士演出队时,我们这批人在他手下工作,基本没有压力。可是这样的人不会讨上级的赏识,所以他在团里一直默默无闻……。年我们一行人去21团,他得知我们去了,特意到招待所来看我们,他爱人小倪是个南方人,由于要晕车晕机,所以进*后基本也没有再离开过21团……,时过境迁,但大家的友情依旧,使人好不感慨。胡振林走了、78岁就走了……给我们这些与他有过交往的人留下许多回忆,而现在21团的人怎么会去留意一个曾经在21团留下过许多痕迹的人的逝去呢?!这就是世态、这就是人生……过往云烟、随风飘散……,年过古稀的我们回头再看看走过的路,想想有些事是那么的难言、有些事是那么的无奈、有些事是那么的幼稚可笑、有些事是那么的傻傻呼呼,可能是那个年代决定了我们不能左右自己,如果再次过一个人生的话,我们可能是另一个自己了……嗨!话扯远了……!人生没有如果……!世人不知来世……

蒋方龄———胡振林同样也当过我的领导。地处查通沟的林园三连组建以及之后的发展,绝对是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年的冬天,整个连队一百多号人,从食堂到一家一户,还有单身男女职工,每个人都必须到巴郎渠敲冰,用毛驴车,牛车拉回来堆在家门口,食堂化冰做出三顿饭维持全连职工生活,职工自己化冰解决洗漱,现在回想那一年冬天是怎么过来的,是真的不容易。那时搞战备、拉练、挖战壕和防空洞,连队里弄得怪忙的。我还记得你保存了一小块从霍拉山一个废弃的水晶矿洞里挖回来一块水晶六棱石,现在还在吗?

王丹珠———“那驴”原来还有这么一段令人入神的故事!看得心里酸溜溜的,很感人的一个故事。你们家的毛驴也很有意思,那几张照片好棒!那神态真如你说有调皮,有不舍……动物通人性啊!相信这头小毛驴一定会再一次遇上像你一样的好主人的,因为它懂感情!这是一篇非常好看的文章啊!指导员是那个疯狂时代的牺牲品,不过结局也还可以。达瓦可是越来越好咯,希望他现在更好!谢谢你让我们欣赏这么吸人眼球的故事!也希望以后你有更多的好故事与我们一起共赏!在那个年代要当一个好指导员也不易啊,同情胡指导员!给你的文章点赞!给你的照片点赞!

陶文丽———哦,原来毛驴是这样来到你们家。不觉得立意不高啊,相反我倒是觉得很客观。例如那个指导员的作为也不觉得是弄虚作假,好像是那个时代必然会有这样的人出现……一个动人的民族团结故事。看了老董的这篇文章,我想起我也有一个维吾尔族朋友,待我下次有空和大家说说,我这么一提战友*建华可能已经知道了。

吴立盼———胡振林指导员,脸很熟,他在宣教股时也是领导子女校的。基层干部做好实属不易,上有领导,下有连队职工。没有坚强的意志,坚持的决心是很难做好的。领导是一门艺术。

韩沧新———文章又让我想起五十多年前的事。我和小董同在演出队待过,胡振林确实对我们都很不错。他见到我,嘴上老是挂着:“鹅(我)的小苍蝇。”他的爱人小倪经常叫我去她家里吃饭。最遗憾的是年我到*去了一次,我不知道他还住在二十一团,没有去找他,错过了见面的机会,至今心中还有歉意。在我的印象中,胡领导人很好,群众关系也不错,没想到在林园三连环境变了人也变了,压力成了动力,荒地成了良田,穷山沟成了先进单位。文章中我也看出胡领导很会用人,少不了小董的功劳,他虽不是领导,但在协助胡领导,他的功劳林园三连职工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文章中小董对*一草一木至今依恋不舍,对胡领导的感情深似海。以前他的文章里讲到当时‘百号’地里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而胡振林却让他去管理,这就证明胡振林脑子思路还是较明智的,成份不好的人並不是坏人,有才能的人就要发挥他们的才干。小董算幸运的,有这样领导,让他背上真正的步枪,还打响了震动山沟的第一枪。这在21团支青当中也是屈指可数的,所以他对胡振林的感情深,那么多年了还把他的事情记得那么清楚。我在21团也待了快20年了,从来不知道还有开釆煤矿之事。戈壁滩上有的都是石头,那来的煤矿,只听说塔什店有煤矿厂,从来没听说21团有煤可挖掘。那些领导也不作调查,不找专业人员,下级辛苦不说,浪费了人力物力,还让小董他们吃掉那么多的粮食。骑马我也有感受的,在演出队时我们去演出,老乡带着我一起骑马过开都河,只要头马奔跑起来,后面的马全部都会飞奔起来,吓得我抱紧老乡,两眼紧闭,心脏乱跳,背上的道具也散落一路,只能再回去捡。文章中骑马下山这一小节写得很精彩。看完后我的心里不是很好过。胡振林很接地气又很亲民,但是谁想得出来到戈壁滩上去挖煤,煤没有挖到,霉气到落到自己头上,真是为他可惜。人生就是这样,谁没有经历过酸甜苦辣,想开了就好,职位不分贵贱高低,到那里都能工作。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不会忘记他的,因为他是我一生中难忘的领导之一。谢谢小董的佳作。

应照恩———我看《那山那水和那驴》的文章时让我认识了胡振林,胡振林是个好领导。新建连队的艰苦我深有感触。他要去挖山找煤,后来又带你们挖井,老罗还把命给丢了,我在想,你们在山上写的标语给谁看那?劳民伤财。结果还真是意想不到,还真是惊天动地,乐坏了孩子们,见到了‘大蜻蜓。’也算是指导员的功劳吧!……我刚去黑龙江兵团的第一个指导员是个转业官兵,特好。前几年就走了。好想他。我去黑龙江时先住帐篷,后自己盖房子。我特想知道你们连队种了哪些果树,那果实累累的景像,使人陶醉。胡振林是个值得我们敬佩的好领导,他很聪明,策划了一次野营拉练。那时的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我们在东北拉练的那天夜里气温是零下41摄氏度,还冻伤一个人,后来这个人病退了。那一夜我永生难忘。胡指导员后来是为了拖延挖煤期限,造了假,捡了些黑石头,到厨房里拿了些煤掺进去,送团部检验。邻导下来一查倒霉了。胡指导员一直为连队的发展努力着。他的调离让人伤感。他的委屈无人知道,他的酸楚都堆在他的苦笑里。这句话道出了胡指导员是一个有担当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陈琪———你叙述的故事真有趣,边看边忍不住笑,既讽剌又搞笑,“那孩、那驴”呆萌了。

张晓才———看到三连小董写的毛驴的故事,使我想起了一件事。好象是我们刚进疆不久,有一天我们一群姑娘小伙去二支渠干活,要穿过去团部的大公路。这时看到一辆毛驴车跑了过来上面好象没有人?正在奇怪时,发觉后面车上一个老乡躺在车上,迷着眼晴,悠哉悠哉地哼着小调。只见那毛驴真听话,没人指挥它也能往团部方向跑。这时我记不清是那位男同胞悄悄地走了过去,乘老乡不注意,把毛驴调了个头,我们在一旁捧腹大笑。只见那毛驴拉着老乡往回家的路上跑。这一天真过赢啊,我们足足笑了大半天。等到老乡发现时他已回到家了。哈哈!后来才听说毛驴认路毛驴通人情。

郭维强———幸福的*上海知青的第二代!童年的乐趣。

瞿锡章———真情流露的主人,善解人意、效忠主人的小毛驴,为当年单调的生活,增添一篇华章!

崔紫君———很悲哀,那年,那月,那件事,让人刻骨铭心!细细品味你的大作,让我又回到了青年时代!在我脑海中沉睡已久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跃然而出:“在那时有雾霭一片为我笼罩世界,未放的蓓蕾依然含着奇胎,在那时我摘过群花,鲜花开满山谷,我是一事无有,而又万事俱足,我向现实猛进,又向梦境追寻,请整个的还我那冲动的本能,那憎的力量,爱的权衡!”那是因为你写的都是感人的真人真事,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谢谢你让我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张禾笙———胡指导员是我们演出队的领导。有幸在他的领导下工作生活了三年多。看上去他很严肃,开始我对他有点敬而远之,但相处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他还是挺有亲和力的,没什么领导架子,和我们相处得很融洽,他经常邀我们去他家做客,所以和他夫人小倪也很熟。后演出队解散,大家各奔东西,分配至各个连队,我就再也没见过他。看了小董写的这篇文章,感觉胡指导员真是不容易啊!条件那么艰苦,但他却信心满满,不仅有抱负,有干劲,还有规划,有点子,有行动,带领职工在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座崭新的连队。胡指导员是想干事的人,也是能干好事的人,就凭他这种坚持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就值得大赞特赞!《那山、那水和那驴》一文,我最喜欢那头驴,早知狗通人性,但不知驴也这么可爱,懂事,尤其是离别时的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的情景,让人动容,令我感动!

陈庆———故事那么远却又感觉那么的近谢谢你的分享总能从你的故事里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和美喜欢你叙述的方式平淡中有甜你曾经有过一头小毛驴大舅妈年轻时真好看。

邵玉瑶———文章写得生动且充满生活情趣,首先文章的题目就勾起人们的好奇心。文中图文并茂,使人赏心悦目。文章把我的记忆带到了那个刻骨铭心的年代。我是因家庭的问题从学校‘发配’到七连接受再教育。当年我心中一切美好理想都成泡影,特别是听说调到七连的人有相当部分是‘有问题的’。我不愿与有问题的人为伍,因此要求干独立的活:打土块、下河垻砍工具把、上山找煤矿。在找矿期间与你紧邻而睡在被牛尿泡湿的火坑上,晚间听你叙说初次回沪探亲的趣事。你对生活的热情感染着我。那时在外吃粮可以不定量,但回到连队结帐,每月27元的工资所剩无几,就连买牙膏的钱都囊中羞涩……

在那里看到成群的鸽子落在住房跟前,勾起了我吃鸽子肉的欲望。苦于无捕捉工具,每天只能望鸽兴叹。有一天‘聪明’的我忽想到一个好办法:把炸药包放在场地里将电线引到房里,当我把这一切做好后鸽子再也不来了。我不甘心,第二天我又把炸药包放好,并且用碎草将炸药包和电线盖起来,撒下包谷粒,聪明的鸽子还是不来吃食。可当我收起炸药包后鸽子就飞来了,并且将包谷粒吃得一干二净。看到这样,我这‘聪明的人’玩不过聪明的鸽子,好无奈啊!

在霍拉山与你朝夕相处的几个月里,你给了我生活的热情,也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其实也是我辛酸生活的一部分。剪辑人生的痕迹去思考岁月,品味生活的味道去触摸生活,我们就会明白:幽怨的岁月也不是不变的。好在上苍是公平的,历史总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现在生活好起来,终于让我们找回了做人的尊严。我们无法改变時间的河流,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在这点上你对我的影响极深。在探煤时我虽然最心灰意冷时,可看到你对生活充满那么高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经久的流年,被时间刻画上苍桑,虽然烟消云未散,但也要像你一样内心充满阳光,无论经历怎样的坎坷,怎样的人生历炼,最后都能微笑着!向你学习!

非籍秋风———创作来源于生活,你的生活经历丰富且不平凡,能将过往事写得如此生动,给你点赞。是个多产作者,可以编辑出专集,对自己以往作总结,也是给下一代留下精神财富。不知你是否这样想?

李勇明———我还记得吴晓和董岭,看到他们小时候的样子真的很亲切,现在都步入中年了。

陆春燕———看了你的文章,让我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好像过去的事情就在眼前,那毛驴跑进教室我们大家都知道。过去的老照片看后很感慨,现在照片上的孩子都已经四十多岁了,我们这些人怎么会不老呢!

顾世惠———那山高,那水清,那驴太可爱了。那时你们太艰难了、太艰苦了,真是冲破了层层障碍,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精神可嘉!历史一页,值得记载。

朱佩珍———殷实的故事,可爱的孩子们,懂事的小毛驴,都是满满的回忆,满满的爱!好喜欢!

克玲———作者可以在一個簡樸的環境中添上豐富的色彩,他踏過的高山流水讀者都見到生命力,留下濃厚的感情,樂於助人,連一頭小驢也不被拒於門外。無論在家庭、學校、工作室或社會,我們都需要一個領導者,讓這個群體有方向及有組織,一同建設及譲大家和睦共處。從作者遇到的領導胡振林,我們看到一個領導人成功要素及偶然不慎而失敗之處。胡領導不但平易近人,有體恤人之心,讓作者在物質貧乏的連隊中領一個新的被单;胡領導有創意又肯讓別人發揮他們的潛力,大力推動建設及文娛活動。可惜一次試圖取巧的錯誤決定,令這位一向具有「驚天動地」作為的領導人愔然失色。然而,胡領導亦能在失敗中站起來,勇敢地再度努力,給予人們正面的教育。很多時候我們的領導人不是譲我們選擇的,但像作者所說,我們作為跟隨者可以做到最基本的服從,在他們的身上學到什麼對與不對的地方,作為人生的借鏡。

龚韬英———有胡振林的照片插图就更完美了。

应亚伟———读后感:有你给孩子们从小留下了童年的点点滴滴美好回忆,你的孩子真幸福。

洪美丽———这篇文章我看完后真佩服董老师有这么好的记忆力,以前经历过的事情讲述得清清楚楚,有山有水,有人物,有风景,还有可爱的小毛驴。感谢你的分享!

应照静———今天静下心来,细细阅读了几篇文章,胡振林、韓沧新、姜一民、江来……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跃然眼前,还有对我爸的描写;霍拉山的景,霍拉山下的人和事……;知晓了“百号”的由来,领略了毛驴的趣事……,你的人生历练丰富多彩,有苦有乐,有喜有泪,值得回忆,值得记录,回味无穷,而且越写越好,配上图片,越发生动,读来恰似身临其中,感悟颇多,谢谢分享!

姜一民———文章很生动,很感人!胡振林人是很不错的,蹉跎岁月,记忆犹新!看看今天的生活,恐怕当年连做梦也未必能想到的!这也让我回忆起当年去方斜路你家阁楼时的情景,一晃又三十多年了。当年我记得在二十一团喜欢文学的人有不少,如邓玉嘉,呂中元,张庆年等,也包括我,唯独没有想到你。现在看来,只有你还在记录我们这一代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经历,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真实!我真的很敬佩你!

董岭———故事里的林园三连是我8岁以前生活的地方,一排小学的教室后面就是平顶山。有时放学后,就会和一群同学冲上平顶山上玩,记得山坡上有超大的用鹅卵石堆成的大字标语《要准备打仗》。故事里的人和事都真真切切记忆犹新,让人难以忘怀。

宋丽敏———这个领导特别接地气。在单位里有领导的关心是特温暖。探煤之路,非同寻常,惊险!其实这位领导还是蛮好滴。可惜了。一个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而犯了错的领导,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好领导。那时的生活很苦,但那驴给生活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和乐趣,纯朴,而又值得怀念的往事,非常感人哦。照片是珍藏版的啦!写得真棒。忘不了那山,忘不了那水,更忘不了乖巧懂事的那驴。

吴健强———文章把胡振林敍述得很生动……他*点子多,很真实。我在霍拉山下的林园三连生活了十几年,也没有真正的进入到大山的深处,看了你的文章方领略到霍拉山原来是这么美。

孙凌宏———文章把当时艰苦的年代写得既生动又有趣。

范元鲲———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金玉珍———侬写的故事个个精彩丰富,有滋有味,受益匪浅。过去在工作生活中你能遇见两位好领导:贾焕章和胡振林,他们都是体恤民情的父母官,为你庆幸。虽然胡振林有些做法有点离谱,但他出发点是好的,是求功心切,一心想找到煤矿,还想种蘑菇,结果事不如愿,还生生的自毁前程,但他坚强的性格还是值得学习的,跌倒了爬起来,精神可嘉!

哓晓———喜欢你写的反映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人和事,从内心深处回忆当时的情感,阅后引起大家共鸣,好文笔,赞!

炎*春秋———可爱的通人性的小毛驴。

徐正魁———一念之差、挺而走险,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董克荣:霍拉山下——(一)序

董克荣:霍拉山下——(二)收工曲

董克荣:霍拉山下——(三)送饭

董克荣:霍拉山下——(四)失书

董克荣:霍拉山下——(五)一封航空信的启示

董克荣:霍拉山下——(六)小乐队

董克荣:霍拉山下——(七)献血

董克荣:霍拉山下——(八)豫剧团里的高手们

董克荣:霍拉山下——(九)绝配

董克荣:霍拉山下——(十)伙房学艺记

董克荣:霍拉山下——(十一)厨师人生

董克荣:霍拉山下——(十二)老友一民

董克荣:霍拉山下——(十三)成长

董克荣:霍拉山下——(十四)向往宁静的生活

董克荣:霍拉山下——(十五)奔向查通沟

董克荣:霍拉山下——(十六)夜行

董克荣:霍拉山下——(十七)打井

董克荣:霍拉山下——(十八)临时卫生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